菩薩心義工情 啟動善的循環

杜憲昌 |2018.04.11
3512觀看次
字級
兩位主講者分別從藝術畫作、閱讀到救災,分享從事各類慈善工作的歷程與感想,以及對「慈善」、「公益」的看法,精采話題吸引九百位民眾到場聆聽,計十六萬人同步收看線上直播。(圖/台北道場提供)

【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】佛光山台北道場「二○一八生耕致富講座─迎向AI心世紀」,九日晚間邀請到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如常法師、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對談「公益心,義工情」,兩位主講者分別從藝術畫作、閱讀到救災,分享從事各類慈善工作的歷程與感想,以及對「慈善」、「公益」的看法,精采話題吸引九百位民眾到場聆聽,計十六萬人同步收看線上直播。

如常法師表示,慈善與公益的不同,就在於慈善助人解決眼前困頓,而公益則是在解決困境後,又能助人獲得能力而可自立,日後也能做利益社會的事。他以舉辦國際書展為例,當初星雲大師決意舉辦書展,為了爭取書商的參展意願,指示除了免費提供吃住外,還要發動信徒買書捐給雲水書車,甚至更補助各家書商十萬元費用,「一開始根本不懂師父在想什麼。」但到了第二年,許多書商竟然都主動婉謝補助,並且說因為書展讓他們看到出版業還有生存的希望。

擴大願心力道

感染他人

原來,大師希望將知識傳遞給更多人之外,也看到書商的難題。再如大師要做雲水書車,許多人質疑效果與可行性,但幾年來,書車跑過上千個偏鄉,更因此衍生出聯合偏鄉畢業典禮,甚至「好苗子計畫」,讓許多喜歡讀書卻沒有經濟能力的孩子,也能夠得到學習的機會。

「行,需要力量!小小的書展,在大師大大的願心中,發揮無限的能量。」如常法師說,有位信徒捐助十萬元買書分送小琉球的五所學校時,大師當即指示要再拿出三十萬元來共襄盛舉,大師認為,當信徒發心,佛光山更要加以擴大,如此才更能增力道,「因為心發出去了,自然就能夠感染別人」,這就是他多年來所學習到大師的願與行。

身兼畫家、作家多職的張淑芬,自詡當初習畫只是為了幫忙「湊人數」,七年前如常法師邀請她辦展,張淑芬以「不是專業畫家」婉拒,但如常法師從公益的角度勸說:「透過妳的畫作展覽,可以讓更多人從藝術、文化的角度來切入生命」,因而打動張淑芬,將個人首展獻給佛光山,甚至拿出個人畫作義畫,來協助興建佛陀紀念館。

張淑芬認為,是這段過程讓她學習到了「捨得」,因為每一幅畫從無到有,就好像陪伴自己小孩成長的過程,當中是有愛、有感情的,而要把畫作捐出去猶如嫁女兒,當然會有所掙扎,也會捨不得。但轉念之後卻才發現:「原來並非握在手中才是擁有,在捨與得的價值衡量中,有時放開它才是真正的愛」。

慈悲要有智慧

協助自立

也因為這樣的領悟,使得張淑芬從一開始本想割愛三幅作品,加碼到五幅,最後一口氣捐出四十九幅畫作,不僅讓許多藝術愛好者有機會收藏她的作品,更因此協助成就了佛館,讓更多人得以於此受到心靈的洗禮。

張淑芬說,她從不認為自己做公益是在幫助別人,而是一種終生學習,就像高雄氣爆後,她和一位同仁前往災區,她首先關注到房子損壞住的問題、道路塌了的交通問題,而同事注意的是窗戶破了,當時一定找不到修理的技工,「在同一個場合,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眼光」,這就是一種學習,同時也體現了團體合作的精神與重要性。

張淑芬並且強調,從事公益工作,先設好框架是很重要的,「框架設定好,事情做起來就很簡單」,不僅能夠找到受助者真正的需要,也能夠知道協助的底線是到哪裡,就如莫拉克風災之後,他們幫忙災區弄民宿、做義賣,協助振興經濟,後來當地民眾再連絡希望他們再去幫忙辦一次義賣,張淑芬即予婉拒,「因為要讓災民靠在那次義賣中所學習到的技巧自己站起來,而不能造成依賴的心態」,這才是公益提供協助真正的目標與目的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