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家自學好?還是在校學習好?

文/林彥潔 |2017.10.22
2450觀看次
字級
《只是不想回家》,凱特文化出版 圖/凱特文化提供
巴士沿著高威海峽平行前進,閃爍的摩天輪,像是引領我進入下一個遊樂園。圖/凱特文化提供

文/林彥潔

傍晚,巴士沿著高威海峽(Galway Bay)平行前進,轉頭望向海的另一邊,閃爍的摩天輪,像是引領我進入遊樂園。

伊蓮娜(Elena)牽著三歲的婕妹(Jemma)早已等在家門口。婕妹絲毫不怕生,開心的向我招招手。伊蓮娜來自義大利,十年前嫁給霍肯(Hogan),先生是愛爾蘭人,是一對年輕的異國夫妻。

伊蓮娜提供的住宿空間是兩個孩子的遊戲間,房間裡有積木、迷你木馬,還有成堆彩繪過的鵝卵石,排列在窗邊。我真的住進遊樂園了。伊蓮娜留我在房間整理行李,房門沒關,凱哥(Kye)闖了進來。凱哥是伊蓮娜和霍肯的八歲兒子,有雙靈動的大眼,是個活潑外向的男孩,第一眼見到他就特別投緣。

準備晚餐,伊蓮娜讓凱哥在廚房裡幫忙,煮湯、切菜樣樣來,似乎很放心將整個廚房都交給這個年僅八歲的男孩。簡單美味的晚餐備妥,端上桌,霍肯正好抵達家門,趕上接待我的第一頓晚餐。

「學校有教你們煮菜嗎?」我對凱哥說。

「我是Home Student(在家自學的學生)。」凱哥很自然的回我。

「Home Student 是什麼?」這兩個單字拼起來好像有另一種意思。

「我沒有去學校上課,所有的課程都是在家裡或戶外學習。」伊蓮娜帶著笑容聽著凱哥解釋。

「一開始我們並沒有打算讓凱哥在家自學(Homeschooling),當他進入適學年齡,我開始研究愛爾蘭政府提供的教育課程,有些課程我不認為都適合他,就決定自己在家裡教,同時我也可以照顧婕妹。」伊蓮娜補充說著。

「在家自學的教育方式在愛爾蘭很普遍嗎?」我問。

「一九三七年愛爾蘭就以憲法保障在家教育子女的自由,目前經過合格申請在家學習的家庭將近一萬多人。」伊蓮娜說。

「在家自學很多國家都有立法。提出申請後,愛爾蘭政府會定期到家裡觀察孩子學習的情況,凱哥必須經過定期的考試,以確保他學習足夠的基本知識,同時父母需要回報子女的學習狀況,但是教育方式可由父母安排,沒有硬性規定。」霍肯接著說。

從小養成自主思考

「以後婕妹也會在家學習嗎?」我問。

「她現在還太小,我沒辦法代替她決定是不是要到學校上課,或是和哥哥一樣在家學習。」伊蓮娜說:「我們也問過凱哥在家學習的意願,這也是他自己的選擇,過幾年或許他想到學校上課,我們還是會讓他去。」

「你會不會擔心他長大之後有社交障礙?」我說。

「我們會和參與在家學習的家庭密切往來,學習環境就在彼此的家中,這些孩子可以玩在一起,雖然他們的年齡有差距,在相處過程中孩子會提早適應外來的環境,變得早熟或懂得如何照顧別人。」伊蓮娜說。

「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和我們住在一起,也是另一種在家學習的方式。這比同年齡的孩子更早和世界接軌,聽這些來來去去的訪客說著遊歷世界的故事,有時比書本上的教材還來得有趣多了。」伊蓮娜補充著。

我聽了眼睛發亮,想像自己兒時如果接受這樣的教育方式,或許對於人生許多看法將會有所不同。

晚上就寢前特別上網查了一下台灣在家自學的資料。民國八十八年,台灣「國民教育法」就允許在家自學,這是針對國小到國中階段在家自學的申請,申請人數已突破兩千五百人(截至一百零四年)。民國九十二年新增高中教育在家自學規定,十二年來申請人數也約二千五百人。

台灣的教育改革,看似想要緩和學生的升學壓力,反而提出許多未見成熟的改革方針,長期建構考試分數愈高就離明星學校愈近的觀念,依舊深植在每個父母的心中,仍然覺得提升孩子的排名比真正學習到東西似乎更為重要。比照各國在家自學的人數比例,台灣的數字明顯低於其他各國。

期待台灣的教育能拋棄比較之下帶來的光環,傾聽孩子真正想學習的聲音,才不會持續讓我們的下一代永遠活在別人的期許之中,觀念的改變不會是一夕之間,或許幾十年後台灣的孩子,能夠實現如同凱哥擁有決定自己在家自學,或是走進學校如此獨立自主的思考。

(摘自《只是不想回家》,凱特文化出版)

作者簡介

林彥潔

從事廣告製片多年,常常有時間久了應該可以做些別的事的念頭,相信不斷嘗試沒做過的事,最後也不會有什麼損失。熱衷長時間旅行,旅程中有時痛苦也有快樂,唯有不斷經歷這些,才能在參與世界之後,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