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科技引領創新 追蹤裝置提升運動表現

編譯/潘楠慕 |2017.10.22
1378觀看次
字級

編譯/潘楠慕

愈來愈多人注重健康,也積極從事健身運動;在高科技的引領下,健身的方式可能即將轉變為原本看似只會出現在科幻小說的型態。

一架無人機在跑步時跟著跑者飛行,把過程拍攝下來;安裝在T恤裡的感應器,能夠記錄心跳頻率和燃燒了多少卡路里;太陽眼鏡則有GPS定位功能,可了解跑步的路線和里程,還能回應使用者的查詢。運動科技專家指出,這些裝置,可能成為未來的健身主流。

位於美國喬治亞州阿法瑞塔(Alpharetta)的Legacy Sports運動機構將在今年底開幕,這家公司提供職業和業餘運動員健康照護的設施。創辦人李伊(Gina Lee)表示,戴在手腕上的健身追蹤裝置已相當普及,但終究屬於「附加」在身上的裝置;未來,更不具侵入性、更個人化的產品將取而代之。

李伊指出:「未來將出現更輕巧、更不易查覺的裝置,可追蹤使用者絕大多數的生理數據,且操作會更加簡便,測到的數據也更精確。」

據CNN報導,這個趨勢,代表未來的運動健身追蹤裝置會更隱蔽、更符合個人需求,也能提供更多指導,有如隨身教練。

美國奧會的科技創新部門主任佐克(Mounir Zok)認為,未來的相關裝置會更「不可見」,包括用來追蹤身體活動、睡眠狀態、心跳頻率的設備,都將融入服裝的設計。這其實並非全新構想,早在一九八四年時,Adidas就已推出一款整合高科技的球鞋Micropacer,可測量跑動距離、平均速度和消耗多少熱量;這雙球鞋使用的微型電腦,就藏在鞋舌裡。

如今的技術更加先進,已經有智慧襪、智慧鞋帶具備這些功能。原本的穿戴式裝置公司,也正積極開發智慧T恤、背心、運動褲等產品。

及早發現異常 預防受傷

喬治亞理工的互動醫學中心研究員齊哈布拉(Jiten Chhabra)醫師指出,未來的裝置不僅能夠追蹤健身數據,甚至能預防受傷。他說:「我最期待的是有關預防或提前發現受傷的功能,隨著運動穿戴式裝置的技術進步,這種功能即將實現。」

舉例來說,如果感應器偵測到異常的肌肉收縮、心頻或呼吸數據,可立即發出警示,也能在治療時提供更精確的參考數據。

市場上已有多種健身追蹤裝置能夠記錄數據,並透過物聯網(IoT)技術即時把相關訊息傳送到電腦、智慧手機等其他裝置,同時還能接收最新的指令,協助健身者或運動選手立即調整訓練內容,進而改善表現。

例如,ShotTracker公司已開發出安裝在袖子裡的感應器,能夠記錄籃球選手的投籃數據,並向球員傳送如何提高命中率的訊息。

運動器材公司Oakley則開發出一款智慧眼鏡Radar Pace,讓跑步者可透過內建麥克風聽取教練的指令,調整步伐、速度。

高科技的運動健身追蹤裝置固然有許多優點,但心理層面可能有負面影響,使用上應特別注意。

李伊指出,對某些人來說,這些即時的數據或指令,可能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。他表示:「有人可能會因此感到壓力,特別是那些對於達成目標的欲望強烈者,一旦發現數據不夠理想,可能感到挫折、焦慮,如此一來反而會使表現更糟。」

佐克則表示,使用這些裝置的目的,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達成目標,但不應完全只以數據為主或操之過急,適時放緩訓練步調或調整目標,才能讓這些輔助裝置發揮最大功效。

智慧運動服 24小時健檢師

想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的重要數據,未來會非常簡單:穿上衣服就夠了。

智慧衣物的市場正持續擴大,這些結合高科技的服裝能夠測量許多數據,包括心跳頻率、呼吸。有朝一日,它們可能還扮演值班醫師角色。

Noble Biomaterials公司的智慧纖維部門CircuiteX主管費雪(Bennet Fisher)表示:「使用者的數據可以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監控,不需前往醫院,蒐集到的資料有助了解使用者的健康狀態。」

智慧纖維的技術基礎是導電性金屬絲,通常以銀為主。這種纖維如同感應器,可偵測電子訊號,作用類似心電圖和肌電圖機器,可測量心跳和肌肉活動。

生產智慧運動服裝的 SmartLife執行長貝克(Andy Baker)指出,感應器距離皮膚愈近,測得的信號就愈強,接著再傳送到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上,再透過雲端技術傳送給指定的接收者,例如醫師,便能即時提供警示或建議。

貝克認為,這種技術的應用一旦普及,有可能大幅改變醫療行為。他表示,我們的智慧衣物並非用來診斷,而是收集並傳送資訊,讓醫師更快處置。

智慧運動衣物最初的用意是監控運動員的表現,隨著技術成熟,應用範圍也持續擴大,可望應用於健康偵測。過去身體不適的患者到醫院時,須測量一些基本的數據,包括心跳、血壓、體溫,但有了智慧衣物,將可大幅縮短這些檢查的時間,讓醫護人員的診斷作業更迅速精確,並更快開始治療患者。

目前,一些公司已開始把智慧運動服的技術擴及日常服飾,隨著技術持續進步以及成本不斷降低,智慧纖維可望普遍使用,為健康提供更多保障。

喝櫻桃汁 趕走肌肉痠痛

運動有益身心健康,但運動後的肌肉痠痛可能造成不適,甚至讓一些人因此對運動卻步;CNN報導指出,這種類型的痠痛稱為「遲發性肌肉痠痛」(DOMS),可能須過幾天才會消失,但和其他種類的疼痛相比是「有益」的疼痛,也有許多方法能夠緩解。

DOMS出現,代表進行的訓練正在使身體更強壯,而非受傷跡象。任何類型的運動,都可能產生遲發性肌肉痠痛,特別是相隔太久或較少從事的運動種類;科學家指出,從事強度超過自身正常接受範圍的運動,都有可能導致DOMS。劇烈運動會導致肌肉組織出現輕微撕裂,之後各種細胞和物質會移動到這些肌肉組織中,讓肌肉開始癒合。

過去,乳酸常被歸為造成痠痛的主因,但美國運動傷害防護協會(National Athletic Trainers Association)主席賽勒(Scott Sailor)指出,最新研究顯示,乳酸其實很快就會從肌肉中消失,並非是引起DOMS的主因。至於如何消除疼痛,賽勒也提供幾項建議,包括飲用櫻桃汁。

1冰敷與熱敷

CNN報導指出,研究人員為了瞭解冰敷或熱敷何者對消除痠痛較有效,特別進行對照實驗,包括冷熱交替。雖然科學家仍無法明確判定冰敷或熱敷能夠消除DOMS的原因,但這兩種方式產生不同作用,確實有助緩解不適。

2按摩與運動後伸展

研究人員指出,按摩至少能夠暫時舒緩肌肉疼痛,但效果在疼痛出現的24小時內較明顯。運動結束後,以緩和的動作伸展,有助緩解肌肉壓力,讓乳酸更快消除。

3持續輕量運動

降低練習強度,但維持運動習慣,有助血液循環,也更容易讓肌肉適應。

4櫻桃汁

這項研究仍在初期階段,研究人員推測,櫻桃含有的花青素(anthocyanins)具有消炎、抗氧化功能,可能有助消除遲發性肌肉疼痛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