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陸社會觀察 黃金周長假 一頁旅遊進化史

文╱記者張紫贇、董雪、姚兵 |2017.10.14
1883觀看次
字級
從不知旅遊為何物,到自由行遍天下;從跟團旅遊,到住在一座城裡悠遊……30餘年間,旅遊已從奢侈品變成了中國大陸民眾生活的必需品,並仍持續發生著變化。圖/新華社
黃河壺口瀑布同樣也是旅遊重點區。圖/新華社
北京天壇公園人山人海。圖/新華社

文╱記者張紫贇、董雪、姚兵

哈爾濱到莫斯科,今年四十九歲的張立和妻子葉女士,為這次的「黃金周」出遊醞釀了大半年。這是夫妻倆第一次出國旅遊。「三十年前我讀書時就喜歡莫斯科的建築,現在終於來了!」葉女士說,快退休的她,還想去倫敦、加拿大和杜拜看一看。

從不知旅遊為何物,到自由行遍天下;從跟團旅遊,到住在一座城裡悠遊……三十餘年間,旅遊已從奢侈品變成了中國大陸民眾生活的必需品,並仍持續發生著變化。

當年把探親當旅遊

改革開放初期,張立的腦海中還沒有旅遊的概念。他記得第一次出遠門是十六歲那年到北京探親,自己第一次去故宮、去看毛主席的像,還在天安門前留下了一張站得筆挺的照片。

一九九二年,張立利用單位培訓的機會,到安徽省黃山市。「當時齊雲山完全沒開發,累了餓了就在老鄉家裡借口飯吃。」他說,老鄉在山上採的茶特別香,自己求了半天,老鄉才肯賣一點。

「那時候以接待入境遊為主,國內旅遊很少,多是兩地分居的探親者、外地出差的。」一九八○年代一畢業就在旅行社做導遊的黃翔說。

「受制於經濟發展,當時中國人的旅遊意識很弱,入境遊占據資源優勢,到一九九○年代初,大陸旅遊業才逐漸興起。」西南財經大學旅遊管理系副教授呂興洋介紹。

一九九三年發布的《關於積極發展國內旅遊業的意見》提出,努力發展大眾旅遊產品。《意見》中的資料顯示,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二年間,大陸旅遊人數從二點四億人次增長到三點三億人次,總收入從人民幣八十億元躍升至二百五十億元。

上車睡覺下車拍照

一九九五年開始雙休日工時制,一九九九年迎來第一個「國慶黃金周」……諸多因素讓大陸旅遊開始發展和繁榮起來,民眾旅遊的目的也從探親訪友、商貿活動,發展為觀光和度假。

昆明學院教授、《旅遊研究》主編竇志萍說,一九九○年代初,旅遊基礎設施不夠完善,像是昆明到西雙版納的機票一票難求,不找旅行社根本不可能買到票,從機場到風景區的交通也不方便,「出行必須依賴旅行社」。

「一九九○年代中後期,民眾收入不斷提高,出遊需求快速上升,卻因帶薪休假難以落實,沒時間釋放需求。一九九九年設立黃金周,大陸旅遊業進入一個大爆發時期。」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分析說。

那段時間,假日旅遊熱潮迅速席捲大陸,葉女士每逢節假便會報團出遊。海南、四川、重慶、江蘇、甘肅……二十一世紀前後十年,她幾乎跟團看遍大好河山。

差不多同一時期,導遊錢清香也切身感受到了旅行團的興起。儘管「上車睡覺,下車拍照」的經歷至今記憶猶新,但她帶的團依舊逐年增多,風景區也愈來愈擁擠。

「一九九九年為拉動內需促進就業,設立五一(五月一日)、十一(十月一日)兩個『黃金周』;二○○八年隨著旅遊大眾化,因『黃金周』帶來擁堵等弊端取消五一長假。一立一破,旅遊業功能發生了變化,不再是單純的經濟創收產業,而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,一個快樂的『幸福產業』。」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分析說。

二○一二年,中國大陸開始從大眾旅遊進入大眾休閒的萌芽階段,傳統旅行團產品無法滿足百姓的多樣化出遊需求,自由行、自駕遊、訂製遊、鄉村遊等新方式不斷湧現,並受到熱捧。「旅遊對老百姓,尤其對六七十歲的人而言,從『與我無關』變成了『與我息息相關』。」魏翔說。

二○一三年,大陸境內旅遊突破三十餘億人次。隨著節假日風景區爆棚屢現,愈來愈多民眾開始選擇「出境遊」。「哪怕一個退休的老頭、老太,都有出國旅遊的願望,出國旅遊已成常態。」雲南省昆明市旅行社協會會長朱伯威說。

輕點App行遍天下

互聯網的發展,解決了跨時空旅行決策的難題,張立和妻子也開始自由行。為了更休閒舒適,往往出行前一個月,張立便開始研究,規畫路線、訂飯店、找美食……樂此不疲。而現在,這些只要輕點手機App即可完成。

大陸想去的地方都去了,近些年,張立一家人的旅遊選擇又發生了新變化。二○一三年國慶,姪女方君跟同學一起去南韓觀光購物。二○一五年國慶,家裡老老小小組了五個人的女子團到日本自由行。今年國慶,張立夫妻倆也首次將腳步邁出國門,開啟「自由行遍天下」模式。

「我的護照上有四年歐洲往返簽,十年美國簽。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!」朱伯威以自己的例子說,出國方式逐漸多樣化。比如自由行,以前剛開放國門時,出國旅遊必須團簽,現在已有多種簽證方式出國,許多國家都給予大陸遊客簽證優惠。

今年上半年,大陸旅遊人數二十五點三七億人次,其中出國旅遊人數為零點六二億人次。而在此之前,中國大陸已連續四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地。

「三十餘年間的旅遊發展,折射出的正是國民生活的變化。」呂興洋說,隨著百姓的出行時間更加自由,未來的旅遊將呈現更多樣化的特點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