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現場 災難記者進階成災難主播

文╱蕭彤雯 |2017.10.08
1902觀看次
字級
2005年赴英國採訪倫敦地鐵爆炸事件,為了爭取時間,我與工作夥伴常一結束採訪,立刻就地蹲在路邊過音、剪接。圖╱時報出版社提供
作者簡介 蕭彤雯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,不僅是台灣知名電視新聞主播,也是資深記者,投身新聞工作長達二十年。從廣播到電視,從記者到主播,她以感性的人文情懷與理性的精闢分析,忠實記錄下每一個新聞時刻。圖╱時報出版社提供

在十分鐘的衛星租借時間中,我盡我所能地將在倫敦當地看到的一切,忠實傳達給台北的觀眾。不過大家看到的是短短十分鐘的衛星連線,看不到的是我們從清晨到深夜的艱辛採訪。

二○○五年,我任職於三立電視台,擔任周末晚間新聞主播。此時在業界,我已經算是比較資深的從業人員。是年七月,英國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倫敦地鐵爆炸案,公司派我前往倫敦出差,採訪團隊一行人即刻出發前往英國,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來到倫敦這個城市。

在了解這個恐怖攻擊事件之前,必須先了解地鐵對倫敦的重要性。倫敦是個古老的城市,由於發展得很早,城市規畫無法追上現代城市大眾交通的運輸量。相對於其他城市,倫敦城內的許多道路顯得較為狹窄,且多為單行道。因此維多利亞時代大規模發展地下運輸,啟用至今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的倫敦地鐵,對倫敦居民來說非常重要,不論是上班通勤或是日常生活,都對地鐵倚賴甚深。

二○○五年七月七日上午的交通尖峰時間,各個主要地鐵站無預警地相繼發生連環爆炸案,造成嚴重傷亡。這起被稱為「倫敦七七爆炸案」的事件,是繼二○○一年美國「九一一恐怖攻擊」以來,最受國際媒體關注的事件,短時間內全世界各大媒體幾乎全擠到倫敦來採訪。

我和夥伴帶著攝影器材及移動式剪接設備,飛抵倫敦。另一方面,台北公司也向倫敦當地的APTN(美國美聯社電視新聞署)新聞團隊承租其他設備,最重要的是衛星傳輸。當時所有國際媒體都選擇了倫敦地鐵最具指標性意義的一站──國王十字聖潘克拉斯站(King's Cross St. Pancras),做為現場連線報導的地點,而此地鐵站也是被攻擊的地鐵站之一。

APTN架設好所有器材及衛星傳輸設備後,向他們承租的各國媒體便連番上陣。我記得當時排在我前面的是CNN的主播,他連線結束後,同樣的設備立即移到我身上,換我開始與台北連線。當時在棚內跟我連線的,是我相當尊敬的前輩同事張雅琴主播。在十分鐘的衛星租借時間中,我盡我所能地將在倫敦當地看到的一切,忠實傳達給台北的觀眾。希望國人也能透過我的眼,以台灣人關心的角度來看整起事件,而不僅是透過外國媒體得知。

跨國經驗開眼界

與一九九七年的香港主權移交事件相比,倫敦地鐵恐怖攻擊事件同樣舉世矚目,同樣聚集了全球重要媒體。不同的是,這時的我已能以主播身分,透過其他國際媒體的協助,在當地架設主播台進行實況轉播。這種跨國合作的經驗,不但再次開拓我的視野,也讓我收穫良多。

不過大家看到的是短短十分鐘的衛星連線,看不到的是我們從清晨到深夜的艱辛採訪。

爆炸案發生之後,許多重要地鐵站、交通樞紐都停擺,整個倫敦的交通陷入癱瘓,沒地鐵可搭,路上塞滿了車輛。讓原本就狹小的倫敦道路幾乎動彈不得。赴倫敦採訪期間,我們每天都排了滿滿的採訪行程,但在移動過程中經常叫不到計程車,就算招到了計程車,上路後也塞在車陣中無法動彈,所以我們得徒步行走才能到達許多採訪地點的現場。這與當初在香港採訪的情況幾乎一樣。更克難的是,為了節省時間,我常常直接蹲在路邊寫稿、過音(您在新聞報導中聽到的記者配音,我們稱之為過音),攝影也就蹲在路邊用移動式剪接機剪輯新聞。

倫敦整座城市籠罩在反恐的緊張氛圍中,公共場合的安檢、戒備都非常嚴密,所有市民與從外地來此採訪的記者們,都必須忍受諸多不便。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為例:在外面跑新聞時突然內急,麥當勞等大型速食店是我們唯一能借到廁所的地方,但這段期間,當地速食店由於擔心恐怖分子可能會在廁所裡放炸彈,所以把廁所全部鎖起來,不開放外借。

在倫敦出差的那十天,我每天早晨七點、外出工作前,在旅館上了最後一次廁所後,就得憋到深夜十一點過後回到旅館,才能再上廁所。知道自己一整天下來可能都沒法上廁所,我幾乎不敢喝水,在水分攝取不足又憋尿的情況下,我一回國隔天就住院了。

(摘自《記者不是你想的那樣:蕭彤雯的新聞現場》,時報出版

作者簡介 蕭彤雯

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,不僅是台灣知名電視新聞主播,也是資深記者,投身新聞工作長達二十年。從廣播到電視,從記者到主播,她以感性的人文情懷與理性的精闢分析,忠實記錄下每一個新聞時刻。

不論是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、一九九八年華航大園空難、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、二○○五年英國倫敦地鐵爆炸、二○一一年日本三一一地震海嘯、二○一四年太陽花學運、高雄氣爆……舉凡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,她幾乎都在現場。二○○二年更以「北城醫院打錯針」報導,榮獲第二屆「卓越新聞獎-電視新聞即時採訪獎」殊榮。

面對新媒體崛起,二○一六年決定脫離舒適圈,投入全新戰場。目前除了是數個網路媒體談話性節目主持人及製作人,也投身公益行列,努力落實「自媒體」定義,多元發展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