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人間 國家面臨存亡絕續 如何抉擇?

文╱陳復(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) |2017.08.25
1805觀看次
字級

文╱陳復(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)

從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陸六架軍機從巴士海峽進來,沿著台灣東側飛行到宮古海峽出,到現在,常態化各類軍機密集繞飛,國防部再三強調,對共軍演訓狀況,都能有效掌握與嚴密監控。

包括共軍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演習與閱兵的過程裡,都有總統府做對象或背景,台灣民間則沒有任何激烈反應,筆者不禁疑惑:如果此事發生在馬英九政府統治時期,民眾的反應能如此「理性平和」嗎?

猶記得太陽花學運期間,「自己的國家自己救」標語被大量運用到各種情境的語言表態裡,彷彿國家正面臨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,當年的眾生喧譁對照現在的眾生沉寂,難道是兩岸關係已如示威群眾所願來到冰河期,抑或是當國家的存亡絕續來到眼前,大家開始各自沉默長考:如果這一天真的來臨,我要做出什麼抉擇?

鑑往知來,歷史就是一面鏡子,或可提供我們長考的資糧。當年鄭克塽向征台將領施琅投降,明朝宗室寧靖王朱術桂因不願投降,而在清軍來台前自殺殉國,台灣歸化清朝統治後,清朝大舉毀滅明鄭時期的文化(這是台灣至今明鄭史蹟並不常見的主因),將東寧朝臣與其親屬大舉遷回內陸,鄭氏族人大都歸三旗嚴加管束,官員與士兵則各自遷往山東、山西與河南諸省墾荒,讓台灣社會喪失任何能帶領反清復明的領袖。

至於跟隨國姓爺來台的遺民,則長期由攻台將領擔任台灣軍政首長來監控與管理,卻已種下「三年一小反,五年一大亂」的禍因。

民間有些中華正統意識強烈的耆老,儘管生前不得不接受清朝統治,過世前甚至叮嚀子孫將其穿著明朝衣冠下葬,表達「生降死不降」的氣節與態度。

當台灣社會在清朝統治中後期後,已經逐漸接受清朝具有中華正統,卻因甲午戰爭失利,清朝不得不割台給日本來自保,台灣島內立即面臨幾種抉擇,首先,各級政府官員與其親屬奉命內渡,不願意接受日本統治的仕紳與商賈,則跟著政府東歸廈門。

不願意接受內渡的官員與仕紳成立「台灣民主國」來抗日,期間抗日失敗後,有些官員與仕紳流亡回內陸,日軍則沿著當年劉銘傳開闢的鐵路往南進軍,卻在桃園與新竹的客家地區受到嚴重阻擊,義軍傷亡上萬人。

在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向京都大本營報告「全島悉予平定」後,原住民各族依然有部落武裝抗日持續二十年。願意接受日本統治的仕紳與商賈,固然有人甘做犬馬,壓制鄉里來賺取個人利益,有人則藉由某種程度的合作,保存中華文化命脈在台灣於不墜。

這兩段歷史裡,人對自己出路的抉擇,都肇因於國家的存亡絕續,不論是明朝或清朝的政權,只要國家崩解,台灣島內受到劇烈震盪,人最終都要選擇某種態度來面對亂世浮生。

共機繞台的嚴重性,早就超過一九九五年台灣海峽的飛彈危機,然而我們對此表現出來的神經麻痺,卻反映出對政治的徹底失望與冷漠,導致對未來政局的任何可能發展,都抱持著事不關己的疏離感。

中華民國這個國體,庇護台灣子民快七十年的承平歲月,藍綠兩大陣營的政治鬥爭,都來自於對這個國體的愛恨情仇。然而,回首兩蔣時期台灣因緣際會存續華夏道脈,我們如不知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和平,持續替萬世開太平,卻長年內鬥,導致國家整體能量逐漸消耗殆盡,當關鍵時刻來臨,每個人最終都還是要做出面對生命的重大抉擇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