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安平 史觀建構視野 透視未來

杜憲昌 |2017.06.13
3677觀看次
字級
仔細觀察歷史演變的過程,可看到古往今來的發展軌跡,所以唐太宗說:「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」;按照同樣法則,想要了解未來發展的趨勢,當然也絕對是有跡可循。圖/新華社、資料照片
仔細觀察歷史演變的過程,可看到古往今來的發展軌跡,所以唐太宗說:「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」;按照同樣法則,想要了解未來發展的趨勢,當然也絕對是有跡可循。圖/新華社、資料照片
仔細觀察歷史演變的過程,可看到古往今來的發展軌跡,所以唐太宗說:「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」;按照同樣法則,想要了解未來發展的趨勢,當然也絕對是有跡可循。圖/新華社、資料照片

文/記者杜憲昌

仔細觀察歷史演變的過程,可看到古往今來的發展軌跡,所以唐太宗說:「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」;按照同樣法則,想要了解未來發展的趨勢,當然也絕對是有跡可循。日前佛光山台北道場「2017生耕致富講座—洞察大未來專題」,邀請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主講「從歷史看未來」,與民眾分享在快速改變的潮流當中,如何從歷史學習建構新的視野,以強化自我能力,增加未來的競爭力。

張安平表示,「要看未來,首先就必須了解現在;要了解現在,就必須先了解它的歷史與來龍去脈」。人類因不斷地創造、改變而形成歷史的內涵,它也是社會、國家、民族、宗教乃至權力分配所造成的文明基礎。而在人類文明演變的過程當中,歷史也不斷地被重複與複製,讓整個社會與世界付出的代價一次比一次更高。

「所以我們在看未來之前,必須要先回歸到歷史,在歷史事件中去檢視過去與現在有哪些事是一樣的?哪些事是不一樣的?從歷史的軌跡中探索是什麼東西和哪些事情造成現在的世界?然後從現在的世界再去設想未來可能的影響與變化。如此才能夠避免不斷的歷史重演而付出昂貴的代價。」

探索軌跡 避免重蹈覆轍

張安平說,用過去的角度看現在,我們常常會認為現代是個摩登的世界,但到底是哪些因素讓我們覺得現在這個世界摩登?而這個摩登的世界和過去世界又有什麼不一樣?他提出了四個見解。首先,從政治角度來看,現代是一個主權在民、人民自由選擇至上的世界。在1900年,全世界的民主國家大概只有十幾個,而到了2000年,民主已經成為現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政治制度,但這卻都是在近百年來快速發展所形成。

而在社會上,每一個人現在都是完全的自主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基本上也都是平等的;可是很奇怪的,在社群媒體把一群人連結在一起的時候,人卻又被分門別類給分開來了。

再看經濟上,資本主義與全球化席捲整個世界,這也使得國與國之間是更加嚴密的互相影響。

至於科學上,科技與技術很快的變化,一個新的發明可能不需要兩三年就會被一個更新的科技所取代。這個快速的發展也造成了一代與一代之間的數位鴻溝,有了鴻溝以後,就會造成社會上所謂的「has」與「has not」,而這個距離也會愈來愈大。

張安平認為,就是政治、社會、經濟與科技四樣東西交織在一起,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的世界,若拿掉其中的一點,則另外其他三點就不容易存在。可是這四點的共存卻不代表它們的發展步調絕對一致,這不一致的步調,也更就造成了改變與適應的必需和重要性。

梳理脈絡 才能鑑往知來

站在「改變」的觀點,張安平說,現在的每一個人,尤其是年輕人都在想或問,什麼會是未來的推手?下一個殺手級的應用程式是什麼?又或者下一件足以改變世界的大事會是什麼?但人們不太喜歡改變,卻須面對改變,造成對未來心存恐懼,這是沒有掌握到改變的脈動,對可能的改變沒有頭緒或者預期,才導致的結果。

所以,要掌握未來就不能只站在現代的觀點,還必須先回到過去的歷史,去梳理出整個的發展脈絡,「因為我們的現在,很快也會變成未來的過去。所謂『鑑往知來』,看現在的時候,我們必須要拿過去做借鏡,當然在看未來世界之前,也同樣是要先回歸歷史才行」。

東西方交互作用

牽動發展

從歷史看現代世界發展現況,張安平認為,首先必須了解東西方之間的差異。

他分析東西方在發展歷史、思想與概念等的不同。首先,西方強調個人英雄主義,追求個人的榮譽與榮耀;而東方思想強調謙虛,追求社會的和諧,比較重視團體,認為社會的利益重於個人的喜好。

其次,西方重視法治,而東方則靠人治。約西元前1772年頒布的《漢摩拉比法典》,讓西方有民法與刑法之分;但在東方,百姓比較相信的是小說中的青天大老爺,期望地方官主持正義。另外,東方思想是由上而下的儒家思想,講求的是天地君親師;而西方則強調血統。

宗教方面,西方強調一開始的創世,然後才有教條;而東方重視輪迴、因果、善惡,強調人有選擇性,能決定善或惡的未來。

在科技思想上,東方熱衷於哲學思想,強調天人合一,希望生活融入大自然當中,所以不太知道哪些科技是何人發明;而西方則強調要征服大自然,2500年前,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是從自然科技方面發展其思想,所以談到科技,西方能清楚說出是人、時的發明。

至於在政治上,東方直至20世紀才有民主概念,第一個民主國家是創建於1911年的中華民國;而西方早在2500年前的希臘就已有了,2500年來,在不同的時代持續有不同的民主體系產生。

「東西方的傳統價值觀如此不同,為何今天對於制度規章追求的價值觀卻是如此接近?」張安平認為,真正改變世界的基礎是在文藝復興,但實際造成文藝復興成就的,卻必須前溯到十字軍東征,其對後起的社會與政治帶來了許多重大的改變。所以要談歷史的發展,就必須從十字軍東征來切入。

火藥引入

改變政治體系

張安平說,前後9次的十字軍東征,剛開始是教皇徵召,為宗教而起,但後期卻多屬商業利益,不僅有相當大的地緣政治意涵,對世界的影響全面,帶動了西方與東方阿拉伯人的連繫,讓西方對東方有了大幅的了解,也把東方的思想和科技引進到西方,例如火藥使西方的戰爭產生革命性的變化,造成封建制度的垮台,改變了西方的政治體系。

印度的阿拉伯數字,在進入西方以後,完全改變了西方的數學、會計和金融制度,全世界至今還在用的複式簿記制度,開始被義大利金融體系採用,對西方貿易和商業產生極大影響,也造成西方第一次崇商主義,把商業拉高,有了崇商主義就產生資本主義,有了資本主義就造成後期一系列商業法的改變。

另外像指南針、印刷術等,也對於國際貿易、法律、教育、社會制度和階級的打破產生了莫大影響。而這種種影響,不管從東方到西方,或者從西方到東方,也都是潛藏在歷史脈絡中交互產生的作用,甚至都是造就現世的基礎,其影響勢必也仍將繼續。

重視人文道德

世界永續存在

談到未來的發展,張安平認為,最重要是看整個大自然環境,「如果溫室效應是存在的話,那接下來很多事都將會有非常大幅度的改變,搞不好環境問題就會成為新的經濟型態,而世界所需要面對的問題也已經不是任何單一國家可以解決,必須要共同合作,才能共享共生」。

所以,未來世界首要面對的,就是四個E:Economic經濟、Environment環境、Energy能源、Ecology生態。而經濟要成長,環境要維持,能源要再生,生態要保護,就必須要把私人利益放掉

,謀求社會大眾的利益,如此

一來,則道德與宗教將會再被重視,人文與哲學也必將再回到思想的主體。

張安平說,歷史的功能,也在提供人類反躬自省的機會,想想我們從歷史學到了哪些?第一點就是宗教不能太極端,當政治領袖以宗教遂行其目的,就只會造成更多的血腥。

其次是不能太強調崇商主義,因其結果造成喜歡占人便宜,覺得是應該的,也就產生了非洲奴隸、童工,及許多國家去搶奪別國的原物料的情況與問題。

而最重要的,是不要忘記多數政治人物充滿私人野心,會為了維持政權而不擇手段,最終可能成為暴政,包括拿破崙、希特勒、史達林、毛澤東等都是鮮活的實例。

所以除了民主政治之外,還必須有基本的道德與是非觀念,才能讓政治體系和社會往前發展,真正發揮到保護百姓的功能。

張安平引用蘇格拉底的話:「一個人沒有自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。」來強調反省的重要性,他認為,美德與道德必須再被提倡,世界才能夠永續的存在,好比利用無人機送貨,但一停下來,機上貨物有可能被人拿走,「沒有道德,科技也就失卻了它的價值」,所以道德才是最基本重要的事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