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與人間

文/張作錦(聯合報前社長) |2017.05.18
2682觀看次
字級
張作錦 圖/資料照片

少年時期在大陸,隨家人去寺廟禮佛,通常要跋涉於深山叢林之間,因為寺廟多建築在那些地方。但是要去基督教堂,可就方便得多,因為都設在通衢大道、人煙稠密之處。

基督教標榜「神愛世人」,自然要主動去找「世人」。可是佛教的中心教義,不也是「普度眾生」嗎?為什麼不與「眾生」方便,反而為難他們呢?

到了台灣,星雲大師建佛光山,提倡「人間佛教」,乃使局面改觀。談人間,自然要入世,要近人,所以佛光山的道場,多在城鎮鬧區,以方便信眾禮佛、聽道、參加各種活動。星雲大師也一反宗教常有的門戶之見,他與基督教及其他宗教領袖多有往來。他創辦的《人間福報》,不是只刊載佛教的活動,各種宗教的消息都有。

這使我想起一則故事,根據西漢《說苑》記載:

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,左右請求之。共王曰:「止,楚人遺弓,楚人得之,又焉何求?」仲尼聞之,曰:「惜乎其不大,亦曰:『人遺弓,人得之,何必楚也?』」仲尼所謂,大公也。

但是後人又找到一篇文章,老子也出來講話了:老耳聞之曰:「去其『人』而可矣!」故老耳則至公也。

老耳話的出處為何,無關緊要,重要的是它的境界。楚共王的「楚弓楚得」是國家觀,孔子的「何必楚也」是世界觀,老子的「去其人」則是宇宙觀了。

我們現在有「人」,有「人間」,才可望更向上提升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