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佛學院的日子 佛學院是我們學習的搖籃

文/永本法師(現任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、叢林學院專 |2017.05.06
1851觀看次
字級
永本法師(現任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、叢林學院專任老師)
佛學院的教育──靜中養成,動中磨練,從中培育弘揚人間佛教的行者。圖為女眾學部院內之成佛之道和肅靜牌。
佛學院的生活豐富多元,讓人身心安住,充滿歡樂。圖為男眾學部的體育課。

自出家至今,很少去回憶自己的過去或自己參與的事蹟。叢林學院畢業後,每天都在工作中忙碌的學習、成長,充實自己修道的生活,渾然已忘了時間的流轉。驀然回首,啊!我已離開學院學生的生活三十多年了。雖然,身分改變了,但出家的生涯中,我又何嘗離開過學院呢?

民國七十二年八月,我來到佛光山叢林學院就讀,同年九月出家。當時,學院外聘許多佛學專家、學者來學院教學,例如:日慧法師的華嚴思想、常覺法師的《攝大乘論》、幻生法師的因明、楊白衣教授的印度佛教、游祥洲教授的《大智度論》……當然,還有師父上人、心定和尚、慈惠長老、依空法師等之授課。

外聘老師的課程,是隔周上課,每一次都是上八節課。所以,每周的星期六下午、星期日早上,都是外聘老師的課。為了學習,同學每周六、日,都忙得不亦樂乎!學院學習的生活,過得非常充實。遇到考試時,是同學大團結的時候了。通常外聘老師的考試方式,幾乎都是開卷考。因為科目多,大家分工合作,分別去找文獻,提供給大家,再各憑本事去撰寫。有時,連題目、答案都不知如何下手時,學長就會作示範講解、說明,讓大家都能在功課上得心應手。現在回憶起來,那段學院時光,真是溫馨與快樂。

記得,學院中的生活學習,都是學長帶著我們。平時,學長不但指導我們行住坐臥的行儀、作務,舉凡學院舉辦的活動,也是學長帶著我們一起學習,老師只是指導大方向。如:大悲殿的大悲懺法會,從廚房的典座、行堂,到香燈、布置、法器、知客、開示等,全由同學負責。我們有多少人呢?當時,全院含專二、專一、東院同學、英文班、日文班,約九十位。這種大家庭的學院生活,讓每個人生活在其中,身心安住、充滿歡樂。有困難、煩惱時,找誰呢?找學長!生病時,找學長。需要幫忙時,還是找學長。那時,學長是全院同學學習的靈魂人物。

學習中,影響我最深遠、記憶最深的,是師父上人指導的文章寫作及經典表解。在學院就學期間,因為在《普門雜誌》(早期普門雜誌社設在學院校舍後方)公務學習,有因緣幫忙謄寫師父演講集錄音帶的內容。因為是學生,又來山上不久,師父演講的口音聽不太懂,自己的組織能力也不好;每次,都讓師父上人改了又改。文章上改過的痕跡,常常是滿江紅。但是,師父上人總是不厭其煩的教導我們如何寫作。

也因為要繕寫文稿,每星期的六、日晚上,教務處允許我們到十一點才回寮休息。當時,院規規定是不准學生吃零食的,包含泡麵在內。我們有幾位同學,一起參與繕寫的工作。每次到了晚上九點多時,肚子就會覺得好餓。師父上人常常會這時候出現,帶東西給我們吃;也會請人帶來餅乾、泡麵之類食物給我們。雖然,早已事過境遷,回憶過往,仍然是充滿歡喜與幸福。

師父上人的智慧,從他闡述人間佛教的相關書籍、文章,對佛法的新解,就可以得知。但對我而言,學習過程中,師父上人的經典表解,是超級清楚、有條理、有次第,是又方便、又好用的教材。每一部經典在表解中,可以清楚一覽整部經的組織體系與重點。比傳統的科判,使人更容易懂、更容易學習。在佛學院,承蒙師父上人的讀經指導,使我研讀天台宗典籍時,也能應用表解的方式,迅速理解一經之梗概。

如今我還是延用師父表解的方法,研讀各種經論與教學。現在教學上,若有一點點小成果,這都是師父上人指導之賜。(師父上人的經典表解,現今已編入《星雲大師全集》中。)同時,佛學院的學習,對我的工作與教學,是影響深遠的。

佛學院是我們學習的搖籃,培育僧才,在世界五大洲,擔負弘法利生、傳揚人間佛教使命的工作,佛學院的養成教育,真是功不可沒!對我而言,真是無限的感激!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