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志偉身教 曾寶儀開心做自己

杜憲昌 |2017.05.02
4680觀看次
字級

文/記者杜憲昌

世代的傳承造就人類社會的不斷延續,任何世代的轉換,或多或少也憑靠到前人打造的基礎,從個人到社會,更是清楚可見有形與無形「遺產」的影響。佛光山台北道場「2017生耕致富講座—跨世代對話專題」,日前邀請演藝圈知名父女檔曾志偉、曾寶儀對談「我們把什麼留給下一代」,透過父女倆的對話碰撞,探討在傳與承的供需之間,不同世代的看法有什麼異同。

「我們把什麼留給下一代?」這是曾寶儀定的講題,她說,是想當面問曾志偉要留下什麼東西給她,而且「當著這麼多人面前說,日後他可就不能賴帳了」。當然這是說笑,其實曾寶儀想的,是要提醒大家思考,到底自己給的什麼,才是對子女,乃至所有下一世代的孩子真正的需要。

分享人生經驗 最好財富

曾志偉與寶媽王美華早年離異,曾寶儀和妹妹就是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,2011年爺爺過世,對她的心理衝擊極大,因此,使她開始思考生命的問題。她思忖著自己應該先把遺囑寫好,但好不容易把「財產」列出清冊,也想好了要如何分配,卻突然發現,除了金錢以外,好像也沒有其他什麼東西可以留下,這不禁讓她懷疑,如果自己突然撒手,這世界上有什麼可以作為她曾經存在的證明。

2013年,曾寶儀到印度見了大寶法王,也和法王一起用餐,席間,法王突然問她有沒有什麼問題,一時不及多想,她即取巧地反問「我又能為你做些什麼?」結果法王說:「你做好你自己就可以了。」她這才理解,原來,做好自己就是對社會、世界最好的幫助。

曾寶儀說,看多了新聞報導上兄弟姐妹為爭家產失和,她不免懷疑金錢遺產對於後代子女是利是弊,「就這一點來看,我覺得我的運氣就非常好。不是因為『富爸爸窮爸爸』的概念,而是我有一個非常表裡如一的爸爸」,因為曾志偉的表裡如一,身教代替言教,讓她一直得以開心地做自己。

在人世間最難的就是做自己,大多數人從小即被要求,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有出息,「但我爸爸就是用他的身體力行告訴我們,你就是做好自己」。她認為,父親和她分享的一些生活經驗,就是給她最好的財富,所以難得有機會,她當然也不能藏私。

曾志偉說,他從來沒有想過寫遺囑和遺產的問題,賺錢謀生本來就是自己該去學習的能力,反而是父母的人生經驗是可以給子女一些啟示。如果有機會走同樣一條路,知道前面有個坑,就不要掉下去。「這種人生經驗的分享,若放到佛法裡,就是弘法。弘法是把佛陀最好的東西分享給大家,而父母也是把自己走過的人生經驗教給下一代,給他們一些啟示,讓他們的人生道路因而可以走得較成功,也更平穩」。

愛你所選擇 全力以赴

曾志偉並且分享了他的座右銘,就是在面對選擇的時候,要盡快、果決的作出決定,而一旦選定了,就要勇往直前,不再回頭看,相信自己所做的選擇,全力以赴。他說,人會因為害怕選錯,所以遇到分岔口時,會為了選擇而感到痛苦,或者已經選擇,但心中卻仍存有懷疑與顧慮。例如求職時選擇要到A或B公司,或者選了,幾年後發現另一個到B公司就職的人升官了,心裡開始想為什麼自己當初不選B,「但你怎麼知道A公司未來的前景一定不如B?又怎麼知道,就算你選了B,升職的就會是你呢?」

所以事後想的其實都只是假設,假設沒有意義,卻會一直拖延你的腳步,最好的作法就是盡快做出選擇,然後往前走,不要回頭看,這會加快你的腳步,也會讓你更快接近成功。

縮小自己 轉念把心打開

曾志偉四十歲開始接觸佛法,學佛二十四年,他有相當多的體悟。他認為學佛是他一生中最重要、正確的選擇。「學佛可以給人正念,正念很重要,有正念,路就會走得更直」,所以佛法是我們可以給下一代的最好的東西,如何讓孩子也能夠與佛法結緣,來親近佛法,是我們應該設想的課題。

「學佛讓我深刻了解到,每樣東西,都是從心而發,只要把心修好,很多事情就會好很多。所以為什麼我們念《心經》,要安的也是心,而心安—理就得」。這是曾志偉4年前他60歲生日的時候,在電視台和觀眾分享的心得,他說,「開心」二字其實不難,就是把心打開,只要能夠把心放開,所有的事情也就能夠擺平。可惜的是,我們從來並沒有真正地把心打開,不管是對人或對自己。

而人到底要如何才能開心?曾志偉認為,方法無他,就是不要把自己放大,在面對所有事情的時候,把自己縮小就可以了。因為「自己」的這個角色會造成我執與固著,在很多事情上,「我」占的比例不大,也不重要,但往往卻因為「我」,反而偏頗事情的本意。

20多年前,可口可樂慶祝100周年,想要在瓶蓋裡印上10位藝人的頭像,舉辦集點換禮的活動。為了找10位藝人,可口可樂求助曾志偉,希望由他出面來邀請藝人,而可口可樂則捐款150萬元給他做慈善。可是後來正式要簽約時卻發現,捐款金額只有100萬。

當時150萬元可以買3部癌症電療機器,一下子少了1部,這讓曾志偉糾結,簽或不簽頓時陷入兩難,因此特地就教法師,法師說:「原本你的發心就是要做好事,150萬可以買3部機器幫助得癌的病人,現在3部變成2部,也能夠幫助很多人,絲毫沒有影響你的善心,既然只是想幫人,那為何不幫?而且萬一是你聽錯呢?自己聽錯,又錯怪別人,甚至因此錯失了助人的機會,豈非成了自己之過」。他說,還好是法師的提點,才沒有讓他因為放大了「我」在這事情上的比重,差點失焦而錯失了行善助人的機會。

曾志偉認為,佛教八萬四千個法門,宛如是有無盡的寶藏,很多時候,就是在教我們一個念頭,念頭一轉,就可以讓我們從一個覺得痛苦的事變成很開心,所以「轉念」非常重要,也非常受用。

心無罣礙 世界無仇人

曾志偉分享兩個故事。

24年前,他40歲,到佛光山參加短期出家。第3天晚課,法師給大家一個功課,要大家用一炷香的時間,想想自己一生曾經對不起誰?和誰吵架?或者恨過誰?然後發願起身打電話給那個人。

曾志偉說,想想自己「敵人」不多,只有兩個,就覺得很開心;而打完電話後,內心糾結多時的疙瘩,頓時放下,心中感到無比的舒坦,「那天真的是我人生中睡得最沉、最放鬆,也最開心的一個晚上,因為心無罣礙,覺得世界上再無仇人,也再無對不起的人了。」

另外是在短期出家的第7天,心定和尚要大家各寫一個問題,吃飯時間再和大家聊。他本想問「當主持人的嘴巴那麼壞,常犯口業,怎麼辦?」但怕如此一來就會被知道是他的提問,於是就假冒個身分,寫下問題「我留學美國,之後回國就從事除蟲殺白蟻的工作,現在知道這是殺生,該怎麼辦?」

當晚星雲大師親自為大家解疑,大師針對殺生的問題,說了一個例子。以前他到澎湖,民眾見到他很高興,卻說不能跟大師學佛,因為他們捕魚殺生,不能當佛教徒。大師跟漁民說:「佛陀沒有叫你們不生活呀!捕魚是你們的生活,要先解決你們的生計,才可以解決其他問題,不是學佛就什麼都不做,坐在那邊等死呀。」

曾志偉說,這就像很多人怕守戒,因為怕犯戒。「戒」不代表不能犯錯,而是提醒自己少犯錯,以前每天犯35條,現在每天犯5條,進步了;再慢慢地,1天只犯1條,最後也就不犯了。

若要守戒馬上就都不犯,這太難了。而如果學佛學到太難做到,那就不如不要學,「畢竟學佛就是要輕鬆一點、開心一點,不是嗎?」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