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】(77)

文/星雲大師 |2017.04.28
1506觀看次
字級
在印度瓦拉那西的鹿野苑,有一座總高約一百四十三公尺的圓型大塔,這是佛陀初轉法輪的紀念塔。釋迦牟尼佛成道後,由菩提伽耶西行200公里走到鹿野苑,初轉法輪,說四聖諦、八正道,度化了五比丘,從此佛法僧三寶具足,僧團從此成立。圖/資料照片

以無盡燈傳承後代
以自性佛覺悟心性
以三法印印證佛法
以四聖諦統攝信心
以五乘法貫穿佛法
以六度門進入佛國
以七覺支開展智慧
以八正道圓滿修證
──星雲大師




留下什麼?
文/星雲大師


父母早晨外出上班,為子女留下什麼樣的午餐?醫師晚上下班,留下的病人,給了他什麼樣的照護?家人移民海外,留下一些什麼給親友?長輩辭世,留給子孫什麼遺物?
有的人,要靠祖先和他人的遺留,來延續自己過幸福的日子;有的人,靠自己奮鬥開發來追尋屬於自己的人生。
我們的遠祖,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:萬有文庫、四庫全書、二十四史、春秋五經、東周列國誌、資治通鑑、經律論三藏十二部,甚至禪門的公案、歷代聖賢的開示等,都是不朽的遺產。此外,開墾農田,種植山林,河流隧道,廣路小徑,都給予後人無比的方便。尤其山區的石刻、偉大的建築、悠久的文化,豐富了我們的人生,豐富了我們的生活,豐富了我們的智能。
前人留給我們豐富的資產,我們留了一些什麼東西給後人呢?儒家說,人應該要把立功、立德、立言三不朽留給人間;基督教說,把愛留給世間;佛教說,要把慈悲、解脫分享給大眾!
「給」,對現世的世間有重大的貢獻;「留」,對未來的人間有重大的意義。我們不但要為現在施給,更要為未來留下一些什麼?
我們應該要把歷史留在人間,我們要把信仰留在人間,我們要把慈悲留在人間,我們要把貢獻留在人間,我們要把智慧留在人間。
我們不是來人間消費的,我們不是來人間享受的;我們要增添人間的彩色,我們要增添人間的動力,我們要增添人間的歡喜,我們要增添人間的文化。
男女結合,留下了兒女做為傳承;教師朗朗的教書聲,把聰明才智傳給了青年學子;科學家留下發明;哲學家留下思想;農夫留下農耕的經驗;老圃留下花草的芬芳;政治家留下政績給民間;慈善家留下善名美譽,做為大眾的模範。
孔子把四維八德留在人間,老莊把清淨無為的哲學思想留給後人;達文西留下了「蒙娜麗莎的微笑」,貝多芬留下許多不朽的樂章;周公旦留下禮章制度,佛陀留下佛性禪心。聰明的讀者,現在就看你將來要留下一些什麼了。
──摘自《迷悟之間》第五冊 p.160


【佛教名相】


無盡燈
「無盡燈」的典故出自《維摩詰所說經‧菩薩品》,是以燈火之無盡喻教化之無盡。謂以一人之法,輾轉開導百千人而無盡,猶如以一燈燃百千燈,光明終不盡,故稱無盡燈。後世用為長明燈之別名。
三法印
即諸行無常、諸法無我、涅槃寂靜等三項根本佛法。此三項義理可用以印證各種說法之是否正確,故稱三法印。
四聖諦
即苦、集、滅、道四種正確無誤之真理。此四者皆真實不虛,故稱四諦、四真諦;又此四者為聖者所知見,故稱四聖諦。四諦大體上乃佛教用以解釋宇宙現象的「十二緣起說」之歸納,為原始佛教教義之大綱,乃佛陀最初之說法。
五乘法
為佛陀針對不同根機眾生的需求而施設的修行法。分別是:為人乘者說受持五戒法,可脫離三途而生人道;為天乘者說修十善法,可生天界;為聲聞乘者說修四諦法,可脫離三界而成阿羅漢;為緣覺乘者說修十二緣起法,可脫離三界而成辟支佛;為菩薩乘者說行六度法,可得無上究竟的成佛果位。
六度門
又稱六波羅蜜。波羅蜜為梵語,為度、到彼岸之意,是大乘佛教中,菩薩欲成佛道所實踐的六種德目。即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以上六波羅蜜,始於布施,終於智慧,由此可知大乘菩薩之偉大胸襟。
七覺支
又稱七菩提分、七覺意。覺,意指菩提智慧,以七種法能幫助菩提智慧開展,故稱覺支。七覺支即:念覺支:心中明白,常念於禪定與智慧;擇法覺支:依智慧能選擇真法,捨棄虛偽法;精進覺支:精進於正法而不懈;喜覺支:得正法而喜悅;輕安覺支:指身心輕快安穩;定覺支:入禪定而心不散亂;捨覺支:心無偏頗,不執著而保持平衡。
八正道
分別為: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勤(正精進)、正念、正定等,這是八條通往涅槃的捷徑。八正道如船筏,可使眾生從「迷界」的此岸渡到「悟界」的彼岸,因此又稱為「八道船」、「八筏」。


──節錄自《佛光大辭典》、《佛光教科書》
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