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與重返 客家文化戲中戲

郭士榛 |2017.03.23
2770觀看次
字級
《離開與重返》的六位演員都是客家人,但大都是第一次接觸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舞台劇。 圖/莎妹劇團提供

【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】莎士比亞妹妹們的劇團新作《離開與重返》,是以客家文化入戲,直接挑戰父母輩的觀點,批判傳統客家人的保守、不敢抗爭的個性,全才編導徐堰鈴以「戲中戲」手法,透過客家電視劇《月光華華》的拍攝過程,在現代與傳統、寫實與抽象、扮演與真實、戲劇與人生之間,多層次展現表象與本質之間的落差與荒謬,映照出台灣當代社會的虛假與紛亂。

《離開與重返》與戲中戲《月光華華》,形成一則互文的隱喻,交織時間與歷史,客家族群的遷徙與身分認同、親緣離散、性向,乃至個體生命的迷惘,巧妙交織成一則故事。劇中觸及許多社會議題,看似嚴肅沈重,在徐堰鈴的編導手法轉化下,舉重若輕地化開了一切,當議題、符號、概念慢慢退卻,回歸到人及事物的本質關懷時,感動才會以詩的形式緩緩流洩出來,在不斷離開與重返的生命中,提供了一條反思之路。

徐堰鈴表示,《離開與重返》一直讓她有離開家與回到家的感覺,「我身為一位出外打拼的客家人,真實生活中是以演員身份,一直出入各個劇組,不停感受離開與重返的心情。」因此她決定讓演員在電視劇中扮演傳統刻板客家性格的角色,但下了戲後回到自身探討身為一名演員所須面對的真實生活。徐堰鈴表示,這是她第一次在劇場,正式碰觸客家題材。一開始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說,於是先找來一群客家劇場演員,後來反而在他們所從事的表演行業,看到了契機。

徐堰鈴說,客家語就像所有的地方語一樣,最能喚起人們回憶的情感,因而劇中對話,也特意模仿一種鬆散情調。「不是我們在說客家話,是客家話在說我」。徐堰鈴強調,談及客家族群時,經常著重其集體性,但也更應重視個體的表現、或特意的文化包裝,才能產生新的價值、新傳統、新活力的可能。

客家背景演員 實力演出

《離開與重返》的六位演員都是客家人,但大都是第一次接觸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舞台劇,由金鐘獎影后謝瓊煖,以及演出《一把青》的李劭婕、《小時光麵館》的徐灝翔、台灣難得的喜劇演員林家麒、客家主持加實力派演員李辰翔、會治病又會演戲的邱建華等,都是劇場實力派演員主演。六位演員均表示,演客家的舞台劇好像在演自己的故事,很多元素像是自己小時候有經歷過的,爸爸講的話、客家食物之類的,這些戲裡面的東西都是自己的身上的元素。

《離開與重返》於明日至二十六日,在台北市客家音樂戲劇中心演出四場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