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銷書籍 世界視野送進你的生活

李祖翔 |2017.03.14
3722觀看次
字級
吳儒芳中文系、所讀10年,發願為文學盡一分力。 圖/記者李祖翔
壓力來襲,吳儒芳藉由拍攝感人畫面為心靈充電。 圖/吳儒芳提供

文/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

閱讀的目的在協助謀職抑或開闊視野?每月至少讀7本書的行銷企畫吳儒芳說:「閱讀是一種契機,讓從未經驗過的世界進入我們有限的視野,學會用更寬廣的角度看問題,『像山一樣思考』。」而如何把書送到讀者手中、成為他們記憶與思想中的一部分,則是她的職責了。

出版社的行銷企畫,工作內容就是想盡辦法讓讀者對書感興趣!吳儒芳說:「在書訊到達真正的讀者之前,得先通過自己這一關。」企畫必須掌握書的性質,抓住特色,讓通路平台了解能夠宣傳的內容,才能建立好的合作關係,一起將書推出去。

書讀10年 換來工作覺悟

新書那麼多,工作也繁重,哪來的時間閱讀?吳儒芳當然有訣竅,「可以從一本書的序、後序(跋)或目錄,抓到最精采的環節,不過如果文學性太高、意涵夠深,還是要把它『吃下去』,但我通常看到三分之二,就會知道調性了。」

吳儒芳抓重點的本事,是10年中文系所練出來的,而讓她揮霍青春、在書海中打滾的「罪魁禍首」,是指導教授的一段話:「人生,只有這段時間能真正放下一切,專心地讀妳的書、做妳的事。」所以力排眾議的在中文所待了6年,連外文所的課都沒放過。

「我沒有後悔,讀書在我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。」她對自己的選擇很認分,揮霍歲月用來讀書是奢侈的,但正因為「浪費過」才更明白現在的自己沒有「時間多的是」的安逸,她要把握每分每秒,努力打拚,在踏入社會那一刻,就有以時而懦弱、時而堅強的方式,低姿態破風前行的覺悟。

觀察作家 累積人生養分

身為最接近書本與作家的工作者,最大收穫她認為是和作者互動,感受他們的人格風範及處事智慧。吳儒芳舉國際書展為例,笑說:「在帶作家進行我們安排的對談時,有人不卑不亢,有人自傲、擺架子;有人明明是陪襯卻反客為主,有人被搶了風頭,竟能顧全雙方面子、裡子,和平消弭危機,這些觀察都是我人生最好的養分。」

而要當一名書籍行銷企畫人員,需要「會抓書的重點」及「創意」才能推銷順利,但創意不僅僅是動腦想那麼簡單,事前準備和觀摩學習不可少,她解釋,如果5月要出新書,2月就得討論書的內容、該與誰合作、用什麼方式包裝、是否要舉辦發表會。

「除了鬼才或點子王,大部分的人都需要了解別人怎麼做,再慢慢創造自家風格。」她的創意和經驗來自不斷學習與對市場趨勢的關注,因此常逛書店、觀察人家如何包裝一本書,並將適合推薦某類主題的人記錄下來,上網搜尋,瀏覽哪個群體對他們的主題感興趣,再一一拜訪聯繫;隨著資訊時代來臨,新書發表會逐漸沒落,宣傳主力放在臉書及部落格上,不過吳儒芳還是沒放棄實體宣傳,與相同理念的獨立書店合作,為小眾而固定的支持者提供第一手資訊,她認為,凝聚情感與連結很重要。

純文學書籍在市場上較難推銷,對文人卻有不能放棄的理由。同樣地,雖然賣書是商業行為,不像作家能展現文字魅力,但一名企畫卻背負著為製作書本的作者、編輯、書籍設計師、出版商及書店的店員等群體把書交到讀者手上的重任。

任重道遠 為文學拚到底

再好的內容,沒有人閱讀就沒有意義,是以吳儒芳相信,讓書頁被翻動、擁有存在的價值是他們的使命,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。

吳儒芳是職場新人,自認平凡、沒有偉大夢想,只想把眼前的事做好,縱使常被念「書讀那麼多,連這個都不會」,還是打落牙齒和血吞,多學多檢討,如果生活陷入低潮,沒關係,走到哪都帶書讀的習慣已經為她培養高超的自覺能力,能立即體察自我,等負面情緒慢慢散去再出發。在她眼中出版工作不可謂輕鬆,壓力來襲卻不會任由自己倒下,反而藉由找人聊天、看電影及拍攝感人畫面為心靈充電。

也許她很渺小,力量薄弱,卻願意為文學、文字的推動負隅頑抗、堅守到底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