執行長拒絕過度修圖 Instagram革新 找回人味

編譯/簡國帆 |2017.03.04
1712觀看次
字級

2015年底時,Instagram執行長希斯卓姆(Kevin Systrom)發現,這個他5年前創辦的照片分享應用程式(App),已成長到距離原本的根源太遠。

Instagram確實持續成長,也開始賺進廣告營收,而這是臉書2012年以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以來,就耐心等候的里程碑。但Instagram的成長不全然是好的:原本以用戶朋友與家人照片為主的Instagram動態,變得愈來愈沒有人味。

隨著品牌業者與名人紛紛使用Instagram接觸更多用戶,用戶捕捉並分享自己「完美」照片的壓力也愈來愈大,於是,Instagram的用戶動態充斥修圖過度、或完全不像正常人生活的照片,變成一種人們競相展示完美照片的數位遊戲。

用戶的壓力也在Instagram內部造成壓力:人們開始降低分享照片的頻率,與此同時,Snapchat通訊App開始竄紅,提供人們在Instagram無法獲得的體驗:不會留在網路上、能輕鬆分享照片和影音。Piper Jaffray去年4月的研究指出,Snapchat已取代Instagram,成為青少年心目中「最重要」的社群網站。

Instagram必須進化。希斯卓姆開始回顧來時路,把重點放回創立Instagram初期最重視的事情。33歲的希斯卓姆說:「你和朋友、及家人的連結,是Instagram運作的關鍵,如果你追蹤更多朋友、並與朋友互動,所有數據都會支持你的活動,但如果你只是追蹤更多名人、或根據興趣找內容,那麼Instagram將難以發揮作用。」

因此,希斯卓姆去年開始推動一連串產品變革,希望讓Instagram的動態流照片「更像正常人」一點,鼓勵用戶朋友分享生活。例如推出「限時動態」,集結用戶與追蹤者的照片和影音內容,所有內容會在24小時後消失。

Instagram也調整動態排行演算法,列出Instagram認為用戶會喜歡的動態、而非根據時間排列。這個App也推出直播功能,不只能直播影音,觀看的追蹤者還能即時傳送訊息,直播的影音會在直播結束後消失。還有「限時訊息」,用戶傳送照片或影音給朋友,這些內容被開啟觀看過後就會消失。

希斯卓姆推動的改變不只在內容結構,還包括經營哲學。他說,不能太過重視帶動Instagram成長的事物,要不斷創新格式,例如決定放棄只接受正方形的照片、採用限時動態,都是為了擺脫讓Instagram裹足不前的「錯誤局限」。

這些變革終於帶來回報,不管是每個人、還是整體用戶在Instagram分享照片的頻率回升,人們也比以往更願意分享每一天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