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陸社會觀察 垃圾兌換超市 小鎮保住綠水青山

 |2017.03.04
1507觀看次
字級
福建長汀縣三洲鎮的長汀汀江國家溼地公園經過整治,物種多 樣性豐富,成為風景優美的國家溼地公園。 圖/中新社

【本報綜合報導】環保問題一直是中國大陸難以解決的問題,其中「垃圾圍村」更猶如農村毒瘤般困擾,但近年來江西、湖南、安徽等地政府單位,想到一個解決之策,相繼設立「垃圾兌換超市」,目前看來頗有成效。

新華社記者實地採訪位於黃山山腳下的安徽休寧縣鶴城鄉,在那裡,十個塑膠瓶可以換一包鹽、十五個舊電池可換到一瓶醬油、四杯菸蒂換一條毛巾……兌換物品的地點是「叮叮打環保兌換鋪」(上右圖),一大早才剛開門,就有不少村民帶著大包小包的垃圾在店外等候。

家住漁塘村的方小鳳騎著電瓶車、背了一麻袋的塑膠瓶趕來,她打算換一些農資產品來種植有機茶。「家裡的飲料瓶、生物農藥瓶以前隨手就扔了,現在有了兌換超市,還能變廢為寶,對老百姓來說太實惠了。」方小鳳說。

新華社記者翻閱兌換賬本,發現村民參與度很高,小到菸頭,大到塑膠瓶、紙箱,都有人拿來兌換成生活用品。「小小的牙膏、油鹽一般人家並不在乎,然而,對於貧困戶來說,這些卻是需要精打細算的生計。鶴城鄉碣田組的程秋媚為記者做換算:一斤塑膠的飲料瓶在廢品收購站只能賣五毛錢,而在垃圾兌換超市,等量的塑膠瓶就能換到一瓶醬油。」報導中寫到,村裡的幹部忙得不亦樂乎,他告訴記者,小時候一聽到「叮叮打」的鑼聲,就知道賣糖的小販來了,小朋友會到村裡撿一些牙膏皮之類的廢品換糖吃,這就是垃圾兌換超市「叮叮打」名稱的由來。

大人做孩子跟著學

事實上,最早開設垃圾兌換超市的是休寧縣流口鎮流口村,這裡是個典型的皖南小山村,從二○一六年七月首開先例,訂定每周二是垃圾兌換時間,由村委會委員謝雅妹和張秀珍兼任超市負責人。謝雅妹說,比起過去由官方單向清潔,現在連民眾都加入「環保」行列,「大家都覺得垃圾現在是愈來愈不好撿了!」

《壹讀》記者採訪村民于鳳琴,當天于鳳琴兌換了三塊肥皂、兩包鹽,她說:「以前家裡喝完的飲料瓶,我不捨得扔,都會收集起來,多了就得大老遠送到廢品收購站去。現在好了,直接拿到超市換生活用品,太方便了!」當下還有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拎著一大袋子,裡面裝滿了各類瓶瓶罐罐和廢舊電池。村民說,這小孩是隔壁村來的,垃圾是他特地從村莊周圍撿來的,「大人們在做,孩子看在眼裡,自然就跟著學了。」

流口村還在微信公眾號「留在流口」上開設「扶貧e站」,作為土特產銷售窗口,希望當地的土特產能銷往其他地區,還在超市內設置土鴨蛋、幹蕨菜、茶葉等展銷櫃台。這些賣出去的土特產除了付給農民收購價之外,產生的利潤一部分補貼貧困戶,另一部分就回饋到垃圾兌換業務,確保這項業務可以持續發展。

海綿城市溼地變身

除了解決垃圾問題,近年來中國大陸施力最多的,莫過於溼地保護。近年開放的廣州天河智慧城的大觀溼地公園即是一例。《廣州日報》報導,大觀溼地公園占地面積約四十七公頃,從航拍圖看,其實是一條綿延三公里長、三十公尺至一百二十公尺寬的生態長廊。天河智慧城管理委員會主任唐錫漢說,這個溼地公園曾是人人嫌棄的臭水塘,當時若不想辦法將它改造成綠地,一旦下雨,雨水就會毫無阻攔地灌入智慧城,變成城市洪澇災害。

由於大觀溼地公園的自然生態提升當地環境,吸引千億級技術產業聚集,截至二○一六年上半年,已有二千五百多家企業入園,主營業務收入超人民幣千萬元以上企業超過五百家、超億元以上企業約一百五十家,形成以移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電子商務等八大領域為主導的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產業聚落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