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創作之河 (下)

文/蘇紹連 |2017.02.22
4057觀看次
字級

文/蘇紹連

尋岸之河

詩創作的河流要繼續流著,可要有兩種層面融合,一為河,一為岸。「河」是指創作,「岸」是指現實生活。我認為:平時我們都在岸上生活,那是土地與現實的體驗,但是一入河,則變成精神上、情感上、藝術上的象徵追求。河,需有岸,才有流程和流向,有岸,河才有岸上的風景倒影,有岸,河上的船才能停泊。

可是,詩創作若沒有岸,那將是怎樣的境界?有岸,這樣的境界太普通,層次也太一般,散文就能寫出來,作者都在「此岸和彼岸」這樣的具象思維運作,而達不到更高更有氣勢的場面。終於有一天,我發現到了一本詩集《無岸之河》,一看書名,就被震撼到快要窒息,啊,世上怎麼可能有無岸的河?那不是詩才能寫得出來的嗎?所以,我從這裡分辨了什麼是詩,什麼不是詩,我認定無岸的河是詩,有岸的河太普通了,不是詩;另外又發現到一本詩集《外外集》,什麼是外外?這書名也令人好奇,而且是詩集,然後,我也認為,只有外面太普通,不是詩,外面的外面,這種特殊的空間指稱,才是詩。而這兩本詩集是同一作者──詩人洛夫。他成了我早期詩創作的偶像之一。

創作的河怎麼流,流向如何?除了要先經歷自己的成長空間外,有可能就是追尋著偶像流去。任何藝術創作者,都可能有自己心目中追隨的大師,或是潮流主義。當年我們創作現代詩,實在是沒有任何一位老師來教導,沒像現在有這麼多的研習,網路有這麼多的詩團體觀摩網站,書局裡有這麼多的詩集和教學的書,只能自己摸索,找自己的創作出路。小溪要從山谷蜿蜒流出,要歷經多少岩石和泥沙的阻攔,所以能有引導者最好,或是跟隨前人留下的痕跡流出山谷也是可以。

假如我是教師,我會教學生讀詩,尋找偶像,比如在課堂列舉十位不同特色的詩人作品,由其閱讀後挑選最喜愛的一位,再由學生去搜集那位詩人的作品、詩集。因為喜愛,必有某些與作者契合的因素,比如語言形式、意象呈現、情感題材、技巧表現等等,剛好能打動學生的心靈。我也是這樣喜愛上洛夫早期的詩,在語言及意象的表現上受其影響。所以我的創作之河,有了洛夫的水源,在當年,被視為有創世紀詩社及超現實的傾向。掌杉也從我的詩作分析出我的詩創作「血源」是洛夫。這是事實。但我沒加入創世紀,我也沒有一直超現實。因為,無岸,雖很超現實、也很超脫空靈,也有禪機,也很迷人,但我本質上是需要土地的人,是需要種植在土地上的一棵樹,不可能無岸,而在河中茫茫無靠。所以我這區區一條河,開始尋找自己的岸。對偶像的追隨,往往有兩種情形,一是「迷」,即「著迷」而不可自拔,甚至走火入魔;另一是「失」,即「失去」,失去自我,磨滅自己的風格。

對一個詩創作者說,有了偶像,崇拜的詩人,學習的詩人,臨摹的詩人,除了當偶像的粉絲外,有人開始是受影響,也有人後來不受影響。假如我是國文老師,一定要叮嚀,創作最後一定要走自己的路,像流動的河,流出自己的方向,和自己的風景。

詩人向明說:「詩人是從來沒有師父的。」那怎樣才有師父?是學徒才有師父,師父是相對於學徒的稱呼,有學徒就有師父。學徒如果已成為詩人,卻仍用師父教的那一套寫詩,就失去獨創、失去自我,可以說,這樣的詩人永遠是學徒。後來,我幾乎從想學習洛夫當一條「無岸之河」,而轉變成一條「尋岸之河」了。這樣的轉變,創作是一條河,現實則是河的岸,是真實而可與生活相關的現實,而不是無岸的超現實。為此,我寫了一首詩,詩題〈尋岸一生〉,大致也是在表現我的創作歷程,但這首詩應只寫到我的中年,如果可能,就會續寫一首〈尋岸後半生〉為題的詩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