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洲首座水底博館 潛水才能入場

 |2017.02.22
1110觀看次
字級

【本報綜合外電報導】經過數年努力,英國藝術家泰勒(Jason decaires Taylor)逐漸實現他的水下雕塑計畫「大西洋博物館」(Museo Atlantico)。這座歐洲第一座水底博物館,位於西班牙蘭索羅特島(Lanzarote)海岸,雖然於去年三月即對外開放,當時僅有數件作品亮相,直至日前才完整集結泰勒的三百多座雕塑,現今可以觀賞仿真人大小的塑像散布整個博物館,如果想參觀必須得戴上潛水面罩。

泰勒以雕塑聞名,他關注全球暖化、海洋生態保育等議題。《科學人雜誌》報導,泰勒曾創作英國泰晤士河畔的雕塑〈漲潮〉,南美格瑞那達(Grenada)海岸的雕塑公園〈變遷〉(Viccisitudes);各種植物薄層、珊瑚和熱帶魚陸續附生在雕像上,形成繽紛多樣的微型生態,不但吸引遊客潛水,也讓他們更願意一起維護海底生態。

「大西洋博物館」是泰勒的大型人工魚礁計畫,潛下海底十四公尺,就能看見雕塑被安置在貧瘠的海上沙洲,建材使用對環境友善的材料,泰勒特地在作品上挖迷你坑洞,以便生物入住。從去年開始安置雕塑以後,吸引大量天使鯊、成群的沙丁魚,章魚和魟魚在此悠游。

走訪一圈,人們的日常動作移置海底,更傳達出寂靜的神話感,引人思考藝術與自然之間的永恆辯證。〈渡越盧比孔河〉是博物館中央一座三十公尺長、四公尺高的圍牆,三十五座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朝著它行進,泰勒說:「這座牆是對荒謬事件的紀念碑」,「它強調的是,在自然界中,所有權和領土的概念是不適合的。現在愛國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概念增加了,這座牆提醒我們,我們無法隔離領土裡的海洋、空氣或野生動物。」

難民、環境議題成雕像

在博物館中,隱含著時事議題;作品〈放鬆管制〉(Deregulated)商人騎乘的蹺蹺板影射石油開採泵,海豚造型的騎乘設施則警惕觀眾,人類對海洋生物已經造成沉重的負擔,假如忽略這點,恐怕會引發生物滅絕;以難民為焦點的〈拉姆培杜薩浮艇〉(Raft of Lampedusa),泰勒形容這些展示不只是對成功者,是對「希望與夢想沉在海底」人們的敬意。

〈拉姆培杜薩浮艇〉附近還有兩百多個人物雕塑堆疊形成的圓形迴圈,有些人在自拍、有些人在聽音樂,提供海中生物良好的棲息地。

泰勒說明:「這件作品顯示,在海洋的強大力量和循環之下,人類有多麼脆弱;海洋提供我們呼吸的氧氣、調節氣候,為數百萬人提供重要的營養來源。」

大西洋博物館部分導覽參觀的收入,將用作地方保育,泰勒說:「這個理念是為了讓人們多多參與海底世界,我們應盡一切努力保護它。」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