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國寶玉器 身世永遠埋藏

 |2017.01.18
1229觀看次
字級

【本報台北訊】台灣有著全球獨有的「台灣玉」,四千年前曾紅極一時,卻在兩世紀後不敵東南亞「舶來品」而沒落,類似歷史在一九七○年代又重演;台灣玉歷史跌宕起伏,其中四件國寶身世更是撲朔迷離,史前館研究員黃國恩指出,由於卑南遺址年代久遠,很難考證這些國寶原有主人是誰,只能確定應是當時階級較高人士;神祕的身世,平添人們對玉器、玉器主人與玉匠間故事的無限想像。

這四件國寶分別是人獸形玉玦、玉鈴、喇叭形玉環、玉管(見圖/史前館提供),件件通體晶瑩碧綠,製作精細。其中人獸形玉玦堪為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,兩人扛著可能是台灣雲豹的造型,十分吸睛,史博館用以開發眾多文創商品。這四件國寶,在史前館「玉見台灣」特展展出。

展出的還有二千五百至二千一百年前從台灣傳入東南亞的耳飾玉器,證據是這些玉鋅含量特高,絕對是台灣玉。黃國恩說,雖無法確定這些耳飾是首代台商做好運出去、或台商直接到東南亞定居發展、或甚至把技術傳到東南亞由當地人做,但可確定這批台商先驅,很早就開始「南向」政策。

玉分為閃玉和輝玉,台灣玉屬於閃玉,特色是鋅元素比其他地區的閃玉都高,成台灣玉獨有特色。

黃國恩指出,台灣玉文化可說五千年前萌芽、三千五百至二千年前最興盛,這在卑南遺址挖出的各式精美墓葬玉器都可看出。

然而曾引領風騷的台灣玉文化,在二千多年前開始式微。黃國恩指出,當時台灣漸漸進入鐵器時代,可能先住民認為鐵器比玉器用途多元;但玉減少的另一個重大原因是,台灣同時也展開東南亞等地貿易。原料取得與製作較困難的台灣玉,遭外來琉璃珠、瑪瑙等取代。

「台灣玉的歷史彷彿被消磁。」黃國恩說,此後台灣玉消失數世紀,理應是台灣先住民後代的台灣原住民的各式傳說中,也不見玉身影。直到一九五六年,當時為成功大學礦冶系學生的廖學誠,在花蓮縣豐田村地質調查中發現日本開採石棉礦忽視的「廢石」,竟是台灣玉礦,才又掀起台灣玉熱潮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