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間百年筆陣 不能「讓全台灣新聞台閉嘴」

執筆人:馮建三(政大新聞系教授) |2016.12.19
3212觀看次
字級
執筆人:馮建三(政大新聞系教授)

「公民反媒體壟斷聯盟」口袋應該相當飽滿。

上周(十四日),它在台灣兩家發行量最大的報紙,以及一家發行量不多、但其新聞能在對岸通過網路看到的報紙,買了頭版下半面,說明它「反對台數科買東森電視」的原因。

這是第二次灑錢,上個月二十三日,它已經買過兩大報,同樣是第一版的一半版面,抨擊「中部第一大系統台,讓全台灣新聞台閉嘴」。

假使真有人能讓新聞台閉嘴,在多大範圍是壞事?

《看》雜誌近日有個監看報告,很難得。該刊記錄十月下旬某個周六與周一的五家無線台的新聞時段,以及六家新聞頻道,發現平均有百分之四十三點四二的所謂「新聞」,取自網路、行車紀錄器和街道監視器。假使扣除沒有這類新聞的公視,以及仍有百分之四點六五的民視,那麼國人收看該九台新聞的時候,超過一半(將近百分之五十三)是俗稱「三器新聞」的內容。

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很多。一是隨便製作新聞就有人看,成本低,又能撈些銀兩,那麼為何還要改變?二是系統台的分區「壟斷」,以及部分代理商與系統的局部「垂直」整合,致使新聞台不能公平進入不同的系統,包括進不了中華電信。但是,新聞台入中華電信就能讓新聞品質更好?不可能。並且,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系統不是分區獨占,香港與英格蘭甚至是全國一家,局部垂直整合的例子在其他國家也在所多有,卻只有我們出現特怪的現象,因此究竟是我們的公權力放任這類廠商,還是市場結構的性質使然,會有爭論。

第三個原因是新聞台的競爭激烈,各電視台收入相應減少,因此不願意選擇,或說無法選擇增加投資來培養觀眾收看品質較高的新聞之習慣。第四及更多的原因還待推敲。

現在只說第三個原因,若要讓看電視新聞成為有益身心的影音活動,就得增加「新聞」的有效投資,從中新聞質量就能改善。若「有效」,至少必須滿足三個條件:投資規模要足夠;其次要「長期穩定」投資;最後是這些投資的相當部分必須「集中」使用。

三個條件怎麼一起報到?所有新聞頻道的老闆突然不約而同,齊步向政府權責機關申請,表示將在現有法律許可的前提下或在修法後,讓所有人力在內的所有資源統籌使用,頻道數量將變成現在的若干分之一,除了業者,也會讓各頻道從業人員及觀眾代表,聯合成立管理委員會,分階段逐步讓新聞走向兼容並蓄,三器新聞仍然有、但數量大幅降低,其他類型新聞根據管委會規畫,分門別類由對應的記者人數進行編採後,編輯成二或三個頻道以新聞為主的內容播送。

要讓所有老闆共襄盛舉,天方夜譚。若參照香港有線電視,可增加想像空間。香港只有一家系統,反而好管,如同中華電信。香港訂戶九十五點一萬(二○一六)、虧損一點三九億港幣(二○一四),但一年銜命至少投資二十多億台幣於節目,若考量訂費、訂戶數 與盈虧等情況,台灣可讓所有業者各依規模,取得併為全台一家有線系統的股份,一年並要投資至少一百億在節目;接著,這個系統要說,只願放入兩或三個新聞頻道,於是各新聞頻道也得換股而自行整併,達成前段所說的目標。

於是,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的工作條件必然改善,電視新聞的編採與製播質量也就同步提升。這個時候,再要有人說要新聞台閉嘴,觀眾就不答應了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