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】(48)

星雲大師 |2016.10.05
49810觀看次
字級


世尊有密語,
迦葉不覆藏;
一夜落花雨,
滿城流水香。
    ──宋‧雪竇智鑒

【作者】
雪竇智鑒(1105~1192),宋代曹洞宗僧侶,安徽省滁州人。早年參禪於長蘆山真歇清了,為其所重。時宗珏為首座示以方便,遂隱遁象山苦修,於深夜開悟。後又投入天童宗珏門下參修,傳承其法。
曾上堂說偈:「世尊有密語,迦葉不覆藏。一夜落花雨,滿城流水香。」引用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,迦葉尊者破顏微笑的一段公案,說明了最高的禪法不能言傳,貴在以心印心。
得法後歷住杭州棲真寺、定水院、香山、報恩寺。淳熙十一年(1184),駐錫浙江奉化雪竇山開演禪法,四方遠來參學者眾,門風大振。晚年隱居於寺之東庵。


身似菩提樹,
心如明鏡台;
時時勤拂拭,
勿使惹塵埃。
      ──唐‧神秀

【賞析】
這首詩偈說明了修道的過程,要時時注意自己的心念,才不會使心靈蒙塵。這裡將身體比喻為菩提樹,將心靈比喻成能照徹萬物的鏡台,明鏡必須時刻用心拂拭,才不會讓無明塵勞覆蓋了自己清明的本性。
「身是菩提樹」,菩提樹對佛教徒而言,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。因為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,故而菩提樹又稱為「佛樹」、「覺樹」或「思惟樹」等,象徵徹悟真理,超凡脫俗的境界。
「心如明鏡台」,我們的心就好像一面鏡子,如果鏡子布滿塵沙,便無法看得清楚,也不能顯現出自家的本來面目,對於世間的實相,當然無法洞然明白。
身心一旦被貪心、瞋恚、我執、我慢所覆蓋,就像鏡子滿布塵埃一般,不能認清自己,也無法與道相應。
「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」,我們應該時時用照心的鏡子觀照自己,修正自己的行為。二六時中,要懂得自覺心念的善惡,自我警惕。
每天能省察自己的身口意念,便可止惡行善,如此自能漸漸去除身心的塵垢,止息妄念,減少煩惱,身心安樂。

──節錄自《星雲說偈》

超越之美

文/星雲大師
世間的林林總總,各種現象都有一些常識上的認知,例如打雷颳風、烏雲密布,就知道即將下雨了;見到雲散天高、乾坤朗朗,就知道會是個大晴天。但是世間事也有一些不在常理之中,例如奇異、神通等超越常識以外的事就不一樣了,試舉如下:
一、大地金色:根據佛經記載,有一天,釋迦牟尼佛因舍利弗疑惑他的國土是「五濁惡世」,佛陀於是用腳趾一按,當下大地金色一片,光明朗耀,佛陀告訴舍利弗,這就是我的世界。這種佛國淨土的美妙境界,不是常理可以忖度,是一種超越現象、常識以外的美。
二、拈花微笑:二千五百年前,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,現場大眾都不解佛意,唯獨迦葉破顏微笑,佛陀於是當眾宣言: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付囑摩訶迦葉。」佛陀拈花,迦葉微笑,這是無言的說教,二人超越語言之外,會心一笑的意境,千百年來成為禪門傳法的典範,也是人間最美的傳說。
三、眾香佛國:在佛國世界裡,有一位香積佛的眾香佛國,人民所吃的飯都是芳香馥郁,無比美味,所以平時我們讚美菜餚豐盛可口,都以「香積佛飯」來形容。因為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,只有香積佛的功德才能讓飲食充滿妙味,因此也是一種超越之美。
四、寶橋渡佛:有一次,釋迦牟尼佛行經一條河流,外道故意破壞橋梁,不讓佛陀經過。隨行的目犍連立刻取下身上的袈裟衣帶,用手一揮,頓時形成一道橋梁,讓佛陀不必顯異惑眾,但也能從橋上安步走過。一條衣帶能成一座橋梁,這是多麼超越,多麼美妙!
五、頑石點頭:南北朝的道生大師,為了提倡「一闡提也能成佛」的理論,在蘇州虎丘山對著一堆石頭講說《涅槃經》,闡述「闡提成佛」之說,然後問群石同意否?結果出人意料,群石應聲點頭,所以「生公說法,頑石點頭」的典故,就這樣流傳下來,成為美談。這也是一種超越的境界。
六、往生示寂:唐代著名的在家禪者龐蘊居士,與妻兒四人一心向道,參禪多年,悟境甚高。在龐蘊入寂之際,要女兒靈照到門外觀看時日早晚,靈照返回屋內回答:「已經日正當中,而且還是日蝕呢!」龐蘊才踏出門外觀看日蝕景象,靈照即已登上其父座椅,合掌坐化。待龐蘊入室後,知道上了女兒的當,便笑道:「我女機鋒敏捷啊!」於是緩七天入寂。當龐婆知道龐蘊與靈照都已遷化,嘆息道:「這癡女和無知老漢竟然不告而別,何其忍心啊!」趕忙將消息告訴兒子。在田裡耕作的兒子聽了,「嘎」的一聲,拄著鋤頭,立化而去。龐婆將兒子火化後,說偈一首:「坐臥立化未為奇,不及龐婆撒手歸;雙手撥開無縫石,不留蹤跡與人知。」遂不知所終。龐蘊一家四人,談笑之間出入生死,或坐、或站、或臥,展現禪者視生死如遊戲的瀟灑禪風,豈不美妙!
上述奇妙之事,在佛門中可謂多不勝數,如羅什吞針、善導放光、彌勒示現、虎溪三笑、不二法門、鸚鵡念佛等,像這些事,那樣不奇妙,那樣不超越呢?

──摘自《人間萬事》第九冊 p.322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