減碳5招 金門房子會呼吸

本報綜合報導 |2016.08.26
2250觀看次
字級

【本報綜合報導】金門推動低碳島,金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劉華嶽從設計到興建一手包辦,蓋出金門第一棟會發電的低碳住宅。這棟三層樓獨棟透天厝,被譽為「會呼吸的房子」,花費約一千五百萬元建設。

走進這棟約三百坪大的低碳住宅,處處可見節能減碳手法,大致分為五類,包括:屋頂有太陽能、風力發電設備;牆壁及地板使用隔熱材料,成本僅數千元;窗戶除了一般的全開、側開,還有「斜倒」方式,「讓房子可以呼吸」,且採雙層玻璃充氮氣,可隔熱。

汙水自回收 屋頂會發電

整棟建築不使用排碳量較高的瓦斯,煮菜都用電;過去習慣使用化學洗衣精或洗髮精,全部改用有機洗劑,所有汙水養菌回收過濾再利用。

此外,家中還裝設電梯。劉華嶽表示,設計建築時,就希望在不大幅改變生活習慣的前提下做到低碳。因房子隔熱效果好,室內空調也不會太耗電。

房子落成兩年來,平均每月電費約兩千元;使用電產生的碳足跡,都能用節能環保手段補償。

劉華嶽說,太陽能發電平均每天可發三十度電,賣給台電的價格約每度七元,計算後平均每月可有六千元的發電收入,扣除使用電費兩千元後還賺四千元。

劉華嶽說,「鼓勵金門民眾跟進蓋低碳建築」。他建議,民眾若憂心建置太陽能費用過高,可向銀行貸款,或與太陽能業者合作發電賣電,成本十年內可回收,且台電保證收購達二十年,相當合算。

劉華嶽說,因使用隔熱建材和減碳設計,蓋這棟透天厝花一千五百萬元,比金門一般透天厝九百萬元增加約三分二費用,但他住在裡面,每天煮三餐、用烤箱,和一般人生活無異,卻達到低碳目標。

劉華嶽曾在德國擔任十一年建築師,返國後擔任南亞技術學院建築系主任,現於金門大學任教。

劉華嶽還會帶學生回家,動手做低碳建材,像是隔熱板、水回收設備等,將低碳科技融入「縱貫式教育課程」教案內容,從高中職至國中無縫銜接,培養學生綠能及綠建築專業素養,更讓家裡化身為「創客基地」。

行政院二○一一年核定金門為低碳示範島,金門縣政府委外執行低碳示範島規畫的上位計畫,以達節能減碳及永續經營。

科技部表示,劉華嶽配合在地特色及環境興建低碳建築,並配合去年部內專題計畫,提出低碳建築生活零碳化可行性研究,盼透過金門首棟低碳住宅來進行碳補償及碳中和,以達成零碳目的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