貧僧有話要說回響 政治 現代佛教發展的雙刃劍

廖梓越(南非/管理者) |2015.09.12
9760觀看次
字級
貧僧有話要說回響 政治 現代佛教發展的雙刃劍 圖/法新社

廖梓越(南非/管理者)

《孟子》:「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。」這是中國古代儒家與道家「入世」與「出世」的思想,亦為古代文人在政治舞台「進與退」顯示的超凡智慧。近日拜讀星雲大師佳作《貧僧有話要說》—〈我主張「問政不干治」〉讓我有幸再次從佛教的層面領會智者的意境。

「問政不干治」文章借用太虛大師的主張,闡釋了佛教與政治「唇亡齒寒」的密切關係,佛教徒應該積極去關心國家大事,而不熱中追求實際的權力運作。佛教徒活在眾中,政興則眾興,眾興則政穩。大師在文章中以釋迦牟尼佛答阿闍世王請問討伐一事,一方面表達了佛陀「問政不干治」的思想,另一方面為我們開示,如何讓政治界保護佛教以及佛教應如何擁護人民,擁護社會國家的方便法門。

歷朝以來僧團的出家眾和政治的君王常有密切的合作往來,其中或有輔佐朝政被尊為國師者,或有轉而出仕朝廷貴為宰相者。文獻記載:隋文帝曾經讚嘆靈藏律師說:「朕是世俗凡夫的天子,律師你是求道學法者的天子;律師你能以佛法度人為善,而朕只能以法令禁人為惡。」

縱觀當今社會,現代佛教欲傳承發展,布道利生也必然要與政治人文相結合。而政治在現代佛教的發展中扮演「雙刃劍」的角色。晉道安大師曾說:「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。」俗話說:「磨刀恨不利,刀利傷人手。」在歷史舞台上,政治或促進佛教的發展,或阻滯其進程:如魏晉南北朝時期,佛教在君主的庇佑下大為發展:佛經被大量翻譯,中國僧侶佛學論著紛紛問世,般若學出現了不同學派,民間信仰日益廣泛和深入。但是同時也在這個時期發生了運用政權毀滅佛教的事件:即歷史上著名的「三武滅佛」事件。

借鑑歷史的經驗,如何讓政治與佛教互利,使得雙方不受傷害,便是現代佛教徒「問政不干治」智慧的體現與發展的方向。

佛教建立至今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,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,傳入中國迄今已經融入為本土的文化。永持一顆利益眾生之心,擯除功利正是一位佛教徒應具備的素質。「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」,大陸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,為了洗禮經濟所帶來的人性發展的負面作用,加強完善社會大眾的道德建設,中共當局適時提出了「和諧」的理念,推動建設和諧世界,同時為促進本國社會及促進世界的和平、穩定和共同繁榮,也提出了新的外交理念:「推動建設和諧世界」,就是各國政治上應相互尊重,共同協商;經濟上應該互相促進,共同發展;文化上應該相互借鑑,共同繁榮;安全上應互相信任,共同維護。

這一外交新政策,也為大陸與台灣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交流開啟了新的里程碑。佛教徒問政當以教條和身行安定人心,到達法令力量所不及的地方。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」佛陀以眾生為前提,思想、方法都從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身求安樂」的實踐中來。

政治—現代佛教發展的雙刃劍,學習如何借勢而為,抱著一顆利益眾生之心,使現代佛教為治世助力,正是當下行佛事業者的一門必修課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