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選舉系列評論29 回應民主會亡國的思維

文/趙無任 |2015.08.11
2506觀看次
字級

文/趙無任

二○一二年,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演說時,把台灣當作負面教材,政治閉鎖,流失人才,卻又阻止外來人才進入,喪失全球競爭力。今年七月,香港特首梁振英批評香港的立法會,部分議員時常叫囂、投擲東西,議會秩序比台灣立法院更差。

台灣常說要以民主為模範,帶動大陸走向民主化,如今卻被新加坡、香港打了一巴掌,對「台式民主」打上了問號。為什麼?張作錦先生的《誰說民主不亡國》一書,提供了可供反省的方向。

張作錦先生,先後擔任聯合報、世界日報紐約總社總編輯,之後又擔任聯合晚報、香港聯合報、聯合報社長等職。張作錦先生不僅有敏銳的新聞感,更有深厚文史底蘊以及廣闊的世界觀,他是台灣社會及新聞事件半世紀變化中,站在前線的見證人,銳利生動的評論,值得二十一世紀中國人、台灣人、海內外華人做深刻的反思。

《誰說民主不亡國》一書分成五部,可稱為「對兩岸時局的五項大觀察」。第一項觀察:台灣,成於民主,敗於民主?第二項觀察:政客收買選票,百姓零售國家。第三項觀察:台灣只能是「短暫的富裕」?第四項觀察:自由而無秩序,終將失去自由。第五項觀察:獅,醒了;龍,怎樣了?

五項觀察環環相扣。台灣成於民主,敗於民主,原因是政客收買選票,包括賄選以及浮誇的福利政見支票,鼓動民粹,使民主變質。民主的真諦是選賢與能,以「天下為公」為民主最高原則,少數服從多數,反對黨監督政府,但也共襄國事,並非為反對而反對,以打倒執政黨為能事,讓國家領導人困死於政治壓力,官民合力使台灣破產。

台灣追求民主自由,卻無限上綱,把「目的與手段」混淆,以為目的既是崇高理想,就可不管手段是否合理、合法。自由變成唯我獨尊,他人皆非,想要什麼就要什麼。

從去年的太陽花學運到近日的反課綱事件,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,聲稱要政府與學生(民眾)溝通,卻是要政府全盤接受他們的訴求,毫不妥協。這豈是溝通?因此張作錦先生提醒:自由而無秩序、法治,終將失去自由。

張作錦先生認為,當前世界舞台,大陸已與美國分庭抗禮;台灣如果還有人堅持鎖國,不與大陸來往,台灣會加速走向衰落。太陽花學運的學生,成長於陳水扁執政時期,當時教育部修改歷史課綱,偏重台灣史觀,高度強調本土化,也被一些知識份子批評為「洗腦教育」;因此,這一代青年學生囿於對世界的瞭解,有國際觀不足之憾,甚至因為意識形態之堅持,反中、反全球化,有使台灣更民粹、更有走向鎖國之虞。

輿論早有檢討「台式民主」的聲音,稱所謂的「台式民主」有幾項特色,包括:多數屈從少數、拳頭勝過數人頭、立法凌駕司法、民粹壓制專業、密室協商代替表決。其結果就是:議會空轉、政府無能、施政無效率、經濟原地踏步、族群分裂、國族認同迷失。

「台式民主」是真正民主的逆轉,美國前總統甘廼迪曾經用強硬的手段,阻止有心人煽動族群仇恨,化解國族認同的分歧。目前,執政的國民黨執政有心無力,往往屈從於街頭運動及反對黨的議事杯葛,被外媒批評是「街頭決定政治」。《誰說民主不亡國》書名,就是預警:黨派之間,無窮盡的內鬥與虛耗,不僅讓台灣經濟原地踏步,甚至將因此走向衰弱。

「伊拉克民主了,但要亡國了。」伊拉克在美國入侵後,獨裁的海珊政權垮台,美國協助推動民主制度,但伊拉克宗派旗幟林立,國家觀念分崩離析,民主只具有表象。「人們忘記了自己的國家,開始想著自己的部落和宗派。」

伊拉克的大片國土被伊斯蘭國(IS)控制,更使國家走向覆滅之途。一名什葉派民眾表示,「要說國家身分,誰也不會為伊拉克流淚。大家都為自己的宗派或信仰哭泣,很少有人為伊拉克哭泣。」宗教和種族派系盤根錯節,伊拉克作為統一國家的理念,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挑戰。

台灣人少有關心國際大事的,包括青年,許多人缺乏國際觀。但伊拉克的例子很值得台灣省思。台灣沒有盤根錯節的種族派系,但「國家身分」觀念分歧,眾人為自己的意識形態或有關前途的認知而憤怒、而哭泣。

有人不承認「中華民國」這個國家,但民主制度讓這些人,因參選而擔任這個「虛無國家」的總統和官員。是誰該為中華民國哭泣?還是中華民國本身要哭泣呢?

大陸學界論辯「實行西方的民主,會亡黨亡國嗎?」指出,民主最重要的基本原則是「少數服從多數」,具體表現在投票的「多數決」。投票,不是民主的全部,但沒有投票的民主是假民主。台灣應該感到羞愧,因為我們無法做民主的表率,少數不願服從,反而指責「多數暴力」,反而以街頭運動的「少數暴力」,企圖遂行其意旨,這也是一種假民主。

張作錦先生所言「誰說民主不亡國」,不是唱衰民主,而是歷經多年思考之後沉痛的、負責任的真知灼見,是既質疑又有悲天憫人之期許的知識分子之嘆。

現在,我們的藍綠兩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、蔡英文,你們覺得「中華民國」要讓她存在嗎?要讓她成為真正民主國家嗎?還是就讓她成為泡沫亡國呢?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