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善院系列報導 世間災難無常 佛光菩薩送愛

杜憲昌 |2015.05.29
1955觀看次
字級
學童鄭楷曦(左)是因高雄氣爆安置在普賢寺的災民,他貼心服務行動不便的長者。圖/慈善院提供
佛光義工訪視個案時,會邀請案主熟識的鄰里長前往。圖/慈善院提供
北區執行長朱唐妹(左)在復航墜河後,與台北道場知貫法師(中)到醫院探視飽受驚嚇的計程車司機。圖/慈善院提供
慈悲基金會醫療義工指導氣爆災民做復健。圖/慈善院提供
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(右)、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(左)慰問高雄氣爆的受難者。 圖/慈善院提供

文/記者杜憲昌專題報導

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表示,本著利他的慈悲精神,佛光山於一九六四年創設「慈善堂」,從事濟急、施藥等慈善工作;一九六七年成立「急難救助會」,及後慈悲基金會設立,更明訂急難救助為服務項目之一,凡提報轉介或自提申請的個案,經查明屬實即給予適切所需的救助。

「急難」概分為兩種情況:一是個人與家庭的變故,一是地震、空難等自然或人為的災難。由於多無預警,往往使得當事人及家庭成員猝不及防、陷入慌亂,對生活經濟與心理造成莫大影響,需要安撫與慰問,尤其有的事故所波及的範圍、層面廣,被影響的人數眾多,更待援手。

台灣去年發生復航澎湖空難和高雄氣爆,今年初又有桃園新屋的保齡球館火警以及復航墜機等數起重大意外,慈悲基金會在災變發生第一時間,立即會同別分院與佛光會員展開各項關懷,包括發放慰助金、支援與協助傷者和家屬的生活所需,以及在全球佛光道場分別設立生者的消災祿位、往生者的超薦牌位,為罹難者和其家眷親友祈福。此外,配合搜救行動,擔任後勤任務,「使亡者得到安息、傷病者得到照護,讓所有人的生活與心理獲得支持與撫慰」。

主動關懷 被動等待

復航墜機意外發生,第一時間趕赴醫院探視傷者的慈悲基金會北區執行長朱唐妹表示,當災難發生時,首要是搶救人員,這是救難人員的專業權責,慈悲基金會全力配合提供支援,「以不影響救災工作,投入安撫、關照傷者家屬,同時舉辦罹難者和傷者的超薦消災法會,以安定人心,分線合力進行救災救亡與心靈照護復原工作」。

朱唐妹說,面對巨變,有些家屬或因情緒反應,或因本身的宗教信仰,難免出現一些排拒的動作,但都應該加以尊重,即「主動表達關懷善意,但被動等待其決定接受與否」,不因為自認善意就要人接受,如此反倒造成對方的壓力,扭曲了助人的本意。

南區執行長蕭碧涼也認同「尊重與包容」的重要。她說,高雄氣爆發生後,佛光山立即啟動各項協助,包括開放道場安置受災民眾,雖然道場也供餐,但並不強迫

災民吃素,也不要求禮佛,完全尊重他們的自主,以能夠安住為首要考量,「佛光山提供了一個祥和的環境,讓民眾的身心靈得到依靠,然後儘快安頓,才能安心思考未來的走向」。

蕭碧涼說,佛光山在各地的別分院、眾多佛光會員及義工,形成慈悲基金會從事社福工作的重要資源,不僅是在心靈層次;在生活面,包括聯繫政府單位、申辦資料、請領補助,乃至安葬亡者等等,均全力提供民眾諮詢、陪同或協助辦理,對於災後驚魂未定的民眾,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。

中區

優先考量個案立場

接受政府轉介

「社會到處都有需要被幫助的人,差別只在有沒有被發現。」慈悲基金會中區分會執行長陳碧月表示,近來主動聯絡申請救助的個案明顯增多,是好現象,代表有更多民眾在遭遇困難時,懂得向外求援,這可以讓個人和家庭的一時之困獲得緩解,不致擴大為更大的困境。

「人在急難無助之際,找到出口是很重要的。」陳碧月說,慈悲基金會透過與政府、基層鄰里的合作,加上佛光會員、義工和社工員到社區訪視,主動關懷和發掘需要救助的對象,並且結合企業與各界的愛心,提供急難個案最適切和快速的協助,包括金錢、物資以及心理的撫慰,已然獲得社會極大認同。很多個案都是政府或其他單位轉介慈悲基金會提供協助,彌補了政府單位在資源與人力的缺口與不足,這也使得更多民眾知曉在遭遇急難時,還有慈悲基金會這個求助管道。

「急難救助貴在快速。」陳碧月表示,面對提出申請的個案,中區分會第一時間會先安排友愛服務隊義工前往關懷,並提出訪視報告,經社工員評估,再由執行長最後審核,「因為救人如救火,許多申請個案確實已到燃眉之急,有時佛光會和友愛服務隊員在訪視時,會先自掏腰包或者協請就近資源,給予立即協助」。

陳碧月說,對於申請的個案,中區分會要求盡量在三天內完成三關的審核工作。「慈善工作雖有許多名目之分,但助人的目的及意義卻是一致的。」因此,對於一些不符急難救助的申請個案,中區分會也會在清楚了解其狀況後,考量是否改以其他項目協助,例如獎助學金或者協助轉介其他社會資源。

陳碧月說,大多數提出救助申請的個案,確實都是遭遇到困難,不管是經濟上或者心理上,需要外界援助。站在助人者的立場,都希望能夠幫忙緩解其困境,所以不能制式地,以是否合乎該申請項目來進行接受與否的評斷,而是要以個案的立場來考量其求助目的,陳碧月分享,「這就是大師所提倡『人間佛教』的精神所在,也是慈悲基金會與其他社福單位最大的不同」。

北區

重視心理層面

細心聆聽案主傾訴

「急難救助除了提供金錢、物資等協助外,更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支持。關懷的動作從收到個案申請、義工前往訪視就已經開始。」慈悲基金會北區執行長朱唐妹表示,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,往往才是讓人在遭遇困難的時候,能夠重新振作的主要因素,而這也是基金會去年推動「疼惜厝邊,守護鄰里」專案的用意,希望佛光人可以多關心左鄰右舍,主動發現身邊需要被幫忙的對象,並提供支持。

「雖然現在有較多的個案在遇到困難時會主動尋求協助,但大多數人因為面子問題,其實還是不會把自己的難題外露,這時就需要周遭人的觀察與關心。」對於政府、村鄰里長以及佛光會員轉介的個案,慈悲基金會在派員訪視時,除了帶一些結緣品,同時也會邀請鄰里長一起前往,一方面希望藉由鄰里長的就近觀察,可以更清楚了解個案的情況;另方面由個案較熟識者陪同,也能夠免除個案對訪視者來意的疑慮,亦是對個案的尊重。

「對個案『尊重』,是基金會對佛光人、社工和義工,在與個案交往溝通時最基本、重要的前提。」朱唐妹說,尤其個案常會自覺弱勢、有求於人,容易產生自卑自棄的心理,基於其後續仍需自營生活、自謀生計,更需要讓其能有自立自主的信心。即使審核結果並不符合急難救助的規定,仍要仔細傾聽個案的說明,並耐心解釋,甚至視其實際情況,而轉以其他方式的協助。

朱唐妹說,慈悲基金會的急難救助,完全是以個案實際的需求考量,並非單一的金錢補助方式,同時亦給予心靈上的撫慰與支持。

朱唐妹回憶,曾經有一個馬來西亞佛光山別分院轉介來的個案,因為罹患血癌到台灣來接受骨髓移植手術,基金會即替其在林口長庚附近尋找租了一間合適的房子,並不時前往關懷訪視,讓個案及家人在生活與心理方面都能夠獲得安頓,這對於因患病及身處異地而倍感不安的案主和家人,確實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。

南區

下手解決肇因

引導規畫長遠需求

慈悲基金會南區執行長蕭碧涼表示,急難救助是救急而不救貧的工作,除了協助解決個案立即性的困難,更著重在精神層面,引導案主作長遠的需求與規畫,希望可以協助他們改變弱勢現況。

蕭碧涼說,經觀察許多個案後發現,失業是造成生活急難的重要原因之一,不管是因傷病而導致失業,或者是長期失業引發身心失調,兩者相互為因,都會造成家庭和經濟的困難。「所以我們在接到個案申請時,除了訪視案主的概況以及確實遇到的困難,更會試圖了解導致現況的原因,從中提供所需的協助,以求更積極地解決難題」。

例如有一個案,經佛光會督導訪視後,了解其有意自行營生以改變生活現況,基金會採取的協助方式是幫忙他在市場租一個攤位,同時約定以半年為期,如此一方面培養案主自力更生的能力;另一方面也讓他在補助期間內,積極思考並改進自己的不足,「我們佛光會督導常常會到他的攤位去光顧,一來表達關心,二來提供改進的意見。」蕭碧涼說,這就是相對積極的協助方式。

「往往這些需要被救助的,都是弱勢中的弱勢,所以在遭遇變故時,打擊更大。」蕭碧涼表示,除了心疼這些弱勢族群,更重要的,就是要協助其了解導致急難的原因。有的是心理因素,可以給予精神上的支持或輔導;有的是經濟因素,可以視需要提供補助;有的是家庭因素,例如家中有人生病需要照護,可以協助就醫,也唯有協助其解決這些「肇因」問題,才能真正幫忙解決急難。

蕭碧涼說,慈悲基金會每天接到的申請個案中,不乏不符合政府補助的邊緣戶,而每一個案的情況都不同,慈悲基金會視情況,提供不同的補助方式、金額或者物資,「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達到助人目標」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