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論-- 民間團體是政府的幫手不是對手

 |2012.06.07
1841觀看次
字級

內政部長李鴻源出席「全國氣候變遷會議」,在會中發言時點名批評環保團體,沒有為油電雙漲議題發出正義之聲。他說,電價不合理,所有產業結構的驅動力都出不來,講因應氣候變遷是緣木求魚。他很感嘆的說,對的政策不一定獲得支持,「我們的民主制度真的出了問題」。

內政部長說民主制度出問題,或許太嚴重,但政府部門和民間團體之間的協調度不足,確是問題。馬政府第二任期剛開始,幾乎所有的改革方案都遭到重大挫折,開放美牛進口案、油電雙漲案、開徵證所稅案,至今都還在爭議中。

正如李鴻源所舉的例子,政策溝通不足是很大的問題,政府之間缺乏縱向的合作與橫向的聯繫。前財政部長劉憶如在與立委溝通時說,經濟部要漲油電價連她都不知道,「如果早知道,證所稅案就可以晚一點推了。」連財政部長都不知道這麼重大的政策要推動,政府的聯繫和運作顯然是有問題。

除了政府部門間的溝通聯繫不足之外,政策也經常與民意衝突。李鴻源說,「目前最大的問題,在於我們所獲得的支持不夠。」馬總統的重大改革方案遭遇阻力的原因就是和民意衝突,尤其油電雙漲案,不但激起民怨,也激起了物價。接下來幾周,油價卻又連九降,顯然政府在做成決策之前,完全沒有做情勢的預估。可以預期,政策連續轉彎的結果,將來溝通會更困難。

李鴻源說得也沒錯,環保團體有時候只顧到局部的利益,卻忽略了全局與多數人的利益;如很多環評的案子,都遭到環保團體抗爭。蘇花高興建與否的決策就受到環團很大的牽制,地方人士非常不以為然。也許環保團體的堅持是正確的;因為環境生態的永續經營很重要。何況政府習慣閉門造車,環保團體就回嗆李鴻源:「決策都是黑箱作業,怎麼挺得下去!」

不可諱言,有些利益團體或公益團體慢慢,只照顧到少數人的私利,但是由於和政治團體結合,以抗爭作為手段,經常對行政部門造成很大困擾,且多能夠遂其所願。因此,這類的團體就成為社會進步的阻力。

如今台灣的公民社會已逐漸成形,任何政策都會受到相關社會團體的質疑和挑戰。政府在決策時如果疏於和這些團體溝通,結果是落到全民反對的下場。因為這些團體通常能夠藉助媒體發聲,或與在野勢力結合,成為反對政府的力量。這次證所稅案雖然找幾位知名人士代表散戶參加公聽會,但是決策並完全沒有納入他們的意見,也是溝通無效的原因。

民間團體代表公民社會的聲音和力量,目前在各個領域中幾乎都有相關的民間團體;政府應該學習和這些團體打交道,不致於一有決策就遭到他們的反彈。李鴻源部長的嗆聲有其道理,但是沒有效果,環保團體一樣會堅持他們的主張。政府要多溝通,尊重其主張,化解其阻力,讓民間團體成為政府決策的幫手,而非對手。

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