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諧人生中的小太陽-文風獨樹一格的林良

張夢瑞圖/林良提供 |2008.11.08
6493觀看次
字級



◎張夢瑞圖/林良提供
瘦瘦的個子,一頭微鬈的短髮,一張瘦削的臉,尖尖的鼻子上架著一副眼鏡,臉上老是掛著「親切而謙和」的笑。說起話來永遠是慢聲慢調,抑揚頓挫有條不紊的。一看就讓人感覺到,他如果不是教書就一定是寫文章的。這就是子敏,典型的中國書生的樣子。

記錄著人生許多可貴的第一次

每次見到林良,總是想到《小太陽》;想到《小太陽》這本書,以及他散發如溫煦陽光的親和。《小太陽》散文集從1972年出版,36年來,歷經純文學、麥田、格林文化3家出版社,共印行了上百刷,發行量將近35萬本,成為國內少見的長銷書籍。
林良在《小太陽》這本書中,記錄了人生中的許多可貴的「第一次」,結婚、成家、生子,到成為三個女娃的父親,這些生活中不能重來、可貴感人的片段,林良以他特有流暢的文筆,詼諧幽默的筆觸,栩栩如生地一一刻畫出來,紀錄了一個小家庭在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中,耐人尋味的幸福。

1949年,台灣光復、政府播遷來台不久,人心驚惶未定,民生物質匱乏,小嬰兒的來臨,為初做人父的林良及太太帶來種種現實問題。尤其陰雨天氣連綿不絕,在那個沒有洗衣機、烘乾機的年代,室內尿布成災。

 林良把嬰兒的尿布描繪得極為詼諧風趣:「她的小被窩裡好像有一部小印刷機,印出一份一份淺黃潮溼溫和的尿片……我們的臥室開始有釘鎚的響聲,鐵絲安裝起來了,一道,兩道,三道,四道,五道,六道。她的尿布像一幅一幅雨中的軍旗,聲勢浩大的掛滿一屋。我們在尿布下彎腰走路。……書桌的領空也讓出去了,我這近視的寫稿人,常常一個標點點在水上,那就是頭上尿布的成績。」

一個大男人愛寫家的風格
可是,這種種麻煩,都被他們夫妻倆視為「最快樂的痛苦」、「最甜蜜的折磨」,林良認為這個小女娃像一顆小太陽,讓他們忘了窗外淒風苦雨的世界。

作家丘秀芷指出,當代作家的作品很少像林良這麼「婆婆媽媽」,她說:「大概當時傳統觀念很濃厚,認為這樣會有損男性的威嚴形象,所以,即使非常愛家、愛孩子的作家,作品也很少涉及家庭瑣事。」林良卻是個例外,他以一個大男人寫家的獨特風格,受到很多人的喜愛,繼《小太陽》後,《和諧人生》、《在月光下織錦》、《茶話》、《爸爸的十六封信》中所看到的林良寫作材料,幾乎都來自家庭中的種種小事。孩子、妻子、鄰居、狗……用純粹的白話文,風趣又含哲理地道出家中小事,林良能把一本「家庭流水帳」化為純正的文學是他寫作成功的地方。

捉住題材 感覺寫作的樂趣
對於這一點,林良表示,他寫「家」,目的並不是想向讀者報告他的事,聽一個大男人不停地談自己的太太,甚至家中那條狗,那是沒有什麼意義的。他說,他寫作的出發點,無非是認為每一個家都有其可愛之處,所以希望在平凡生活中,盡量發掘家庭生活的樂趣,「文學就是由語言表達所造成的一種情趣,這使我們覺得讀文學作品是種享受 。」「有人寫文章一定要選擇奇特的題材,要寫個人獨特的經驗是發掘一個特定社會中的秘密。我個人覺得作品中只要有文學趣味就夠了,捉住什麼題材都一樣。」
林良並說,他之所以對寫作有興趣,主要是感覺到寫作的樂趣,而這個樂趣有兩個來源:那就是運用語言來表達各種感受,和仔細去體會人生所得到的各種心得,使之成為寫作材料。他同時也是萬能老爸,平日在報社任編輯工作,回家後要趁深夜伏案寫稿,之外,還要照顧小孩,生理、心理、課業等問題都一手包辦,還常以有限的預算帶孩子出外旅行。難得的是,這麼勞心勞力的老爸,當孩子漸漸成長,他也懂得放手的分寸,讓孩子學習獨立自主。

小讀者要認他做爸爸
從《爸爸的十六封信》這本書,就可看出林良如何照顧小孩,如何讓孩子學習獨立自主。當初林良寫這些信的動機是,大女兒櫻櫻小學6年級開始到到中學這段時間,他的工作相當忙碌,常常為了趕稿、開會,而成了「不回家吃晚飯」的爸爸,他和櫻櫻經常兩三天沒有見面,只能用紙來溝通意見,商量事情。恰巧當時教育廳編輯小組的負責人潘人木,希望他能寫一些與少年談生活、人生、學校、工作方面的問題,而這些問題談起來都非常嚴肅,他就想到改變架構,用比較自由的形式來,由女兒提供資料,所以文章的內容、題目都和女兒的遭遇有關。

現年57歲的作家小野就表示,他在青少年時期接觸林良的作品,幾乎不敢相信天下會有這麼好的爸爸。「當時的父親大多是外表威嚴,不擅於溝通和表達情感,連吃飯時都不准家人講話,」他說,「可是林良先生卻好像永遠笑咪咪的,比媽媽還溫柔。對孩子也沒有很嚴格的要求,從不施予壓力,教育、溝通的方式非常理性,」這使當時父子關係有點緊張的他十分嚮往,他也從書中得到不少安慰。

林良透露,當年有許多小讀者看了《小太陽》之後,寫信給他,要認他做爸爸。說到此,林良忍不住笑了起來。他坦承,往後自己重讀《小太陽》,依然覺得很有味道。

原籍福建廈門的林良很早就開始寫作。1942年,林良剛自學校畢業,在廈門的「青年日報」做記者,並編「青天」副刊,當時他寫的文章範圍很廣,詩、散文、短篇小說,他都寫。1946年,林良到了台灣,進入國語推行委員會的研究組,做的是國語和閩南語對照的研究工作。之後在電台主持國語和閩南語的對照教學。兩年後,到師範大學國文系就讀,最後拿到淡江文理學院(現已改制為淡江大學)英文系的畢業證書。在讀大學時,由於林良的年齡比同學都大,他就更加用功在課業。1948年,國語日報創刊,林良主編兒童副刊,從那時起開始為兒童寫作,筆耕不輟。

由於喜愛孩子,林良經常和孩子接觸,和孩子聊天,日後寫起兒童故事來毫不吃力,甚至他的散文中也有許多「童話」描寫得生動而真實。

沒有童心是寫不出來的
沒有多少人知道國語日報的「看圖‧說話」,一直是由林良在執筆。與林良同事多年的專欄作家薇薇夫人表示,每次讀到林良為孩子寫的短短幾句「白話詩」,就欽佩他多年保持的赤子之心,看到一副給孩子的畫,就能用孩子的歡愉,明暢的「說」出。有時不經意的押韻就是一首「口語詩」,孩子可以琅琅上口,她特別舉了一個例子:「蝴蝶飛過來了/花貓等著他/等他飛近了/就要捉住他/蝴蝶飛過來/以為花貓是朵花/知道花貓不是花/蝴蝶就飛開了/捉不到蝴蝶/花貓也走開了。」把花貓和蝴蝶之間寫得極有童趣,薇薇夫人說:「沒有童心是寫不出來的。」

1967年,國語日報家庭版開設「茶話」專欄,由洪炎秋、何凡和林良3人輪流撰寫,而林良的創作力也從「茶話」而源源產生出來。林良喜歡用筆名「子敏」寫散文,用本名寫兒童文學。散文作品有《小太陽》、《和諧人生》《陌生人的引力》、《淺語的藝術》等8冊,兒童文學作品有《我是一隻狐狸狗》、《小紙船》、《一窩夜貓子》、《第二隻鵝》、《彩虹街上》等,加上翻譯作品《聖誕禮物》、《流光似水》、《烏鴉愛唱歌》等將近兩百冊。

林良的文風獨樹一格,文字清楚易讀,堅持使用簡明的文字書寫,筆觸詼諧幽默,讓各種年齡層的讀者都能被他的文字深深吸引,一頁頁跟著他一口氣讀完。有一次,他在國語日報發表一篇叫做「中飯」的文章,內容有這麼一段:「我覺得我能疼愛我的孩子的日子太短了。她們長得太快,使你不能不認為『生孩子的氣的日子』、『責備孩子的日子』,都是時間的浪費。孩子像在你面前匆匆開過的列車,你應該雙手捧好準備的『愛』;看準了,趕快向車窗扔進去。遲了一步,車子就開過去了。童年的黃金就開過去了。」不少讀者人都被這篇文章打動,但是,很少人知道「子敏」是誰?但這個「沒有名的作者」寫的這篇文章,卻讓很多為人父母的感觸良多。

因此也有人說,林良的作品有兩種類型:一種是寫給小孩看的兒童故事暨種是寫給成人看的兒童故事。

大量閱讀如檢閱儀隊
在林良的作品中所表現的思想多半是美好的、積極的、樂觀的,即使是繁雜瑣碎的開門七件事,到了他的筆下也變成可愛的。林良不否認他本人對人生是採取一種肯定的態度,對人生的根本是不懷疑的。他認為人與人是可以和諧生存的,主會就如同一個林場,林中的每一顆樹自己都可以求向上發展,而不一定要吞食旁邊的樹。人與人不爭,也就能夠生活得很好。他的《和諧人生》也就是從這個觀念出發來寫的。

他自認自己的作品是接近「健康寫實」的路線,讀者可以當做一種「無害的讀物」來看。他寫作時時常注意到的一點就,心情不好時不寫,不要把壞心情帶入作品中。因此,碰到心情欠佳時,他常常睡一覺起來再寫,如此,滿腦子就是好點子了。

寫作、看書幾乎是林良下班後的生活全部,他所採取的讀書方法「大量閱讀」。林良表示,他習慣每一本書一定要看完,即使再吃力再艱澀也要讀下去,要向「檢閱儀隊」一樣一個字都不放棄;另外,他還是個標準的電影迷,他認為電影的題材常常取自於日常生活中的片斷或某個主題。常看電影,可以豐富我們的人生,增廣見聞,也可以從電影中體會出許多人生的哲理,對他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。因此,只要有空,林良總愛上電影院,國片、外片他都看,最近看的電影是「海角七號」。

外孫女帶給他第3個童年
2003年,年屆80的林良獲得第新聞局頒發的第27屆金鼎獎「終身成就獎」(原為「特別貢獻獎」),他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人。當時有記者問他:「這個獎來得太早或太晚?」林良的回答很妙──「來得稍微早了一點!」他並語出驚人地告訴對方:「年紀大的人不應該想得獎!應該多給年輕人鼓勵和機會。」林良原推辭「終身成就獎」,但是當初向新聞局熱心推薦的朋友告訴他,終身成就獎是「年紀大的人才可以拿的獎。」林良聽了才答應下來。

在頒獎典禮上,林良亦有感而發地說,他選擇了一條自己有興趣、也對社會有幫助的路,自由自在地一路走來,能夠得到金鼎獎的鼓勵,內心充滿感激。

 多年來,林良始終認為,兒童文學工作者必須相當熟悉、瞭解兒童,並和兒童做朋友;而在認識的兒童當中,應該有一個了解最透徹、同情兒童最多的,就是自己。所以,兒童文學工作者的文字,像是寫給兒童,卻也像是寫給童年的自己。對於兒童文學的熱情,林良一生不改其志。2005年3月31,林良從國語日報董事長的職位退休,但仍繼續為國語日報寫專欄,他表示只要能動,就一直寫下去。

 從《小太陽》初次出版至今,整整過了36個年頭,書裡的櫻櫻、琪琪、瑋瑋也早已長大了,而且結婚生子。記得林良在《現代爸爸》裡,曾提到每個人有兩次童年,一次是自己的,一次是陪孩子一起過的。很好奇林良在《小太陽》出版這麼多年後,會不會反而感到二次童年也已逝去的失落呢?林良的回答卻是:「我現在正享受外孫女帶來的第三次童年呢!」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