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化吃掉薪水 2050年全球人均收入少19 %

 |2024.05.22
281觀看次
字級

【本報綜合外電報導】根據國際期刊《自然》最新研究估計,2049年氣候變遷預計造成每年38兆美元(約新台幣1227兆元)的經濟損失;2100年,損失可能再翻一倍。

研究針對過去40年來,氣候對全球1600多個區域的經濟影響,例如年均溫的變化,如何影響經濟成長率的變化,再用電腦模擬預測未來走勢;結果發現,跟「無暖化」情境相比,26年內,也就是到2050年時,氣候變遷約導致全球人均收入減少19%。

其中,損失最大的是那些最窮、歷史累積碳排最低、最不需要為碳排負責的國家地區;研究估計,世界上最窮的國家地區,損失比最富的國家地區高61%;歷史碳排最低的,收入損失比歷史碳排最高的多出40%。

研究表示:「這些現象再次突顯了氣候衝擊普遍存在不公。」以區域來看,富裕的北美、歐洲受到的損失最輕,人均收入預計下滑11%;東南亞和東亞,預計減少19%,略高於平均;最慘的是南亞和非洲,收入減少超過22%。

不過,這只是看收入損失,氣候變遷還增加了其他生活成本,全球顧問公司ICF估計,若是大眾一切照舊,不積極減排,導致本世紀末全球增溫破4℃,推估2024年出生的美國嬰兒,到了他們80歲時,為氣候變遷付出的「終身個人成本」可能高達50萬美元(約新台幣1600萬元)。

費用包含:因颶風、洪水等極端氣候,導致房屋的養護、維修和保險成本上升,同時也衝擊農業、能源建設和供應;熱浪帶來的熱痙攣、熱疲勞、中暑等,也加劇醫療費用,且政府為了要紓困、重建,也很有可能會增加稅收。

儘管萬物皆漲,但極端氣候帶來的健康風險,導致工時減少,推估終生收入少約2.5萬美元(約新台幣88萬元),ICF調查指出:「氣候變遷將使生活開銷增加9%,對許多美國人而言,這些財務損失將迫使他們在糧食、住房和其他日常開銷上做出一些困難的決定。」

ICF表示,這是以2024年的物價計算,隨著通貨膨脹加劇,實際的漲幅可能會更大。

研究也指出,若能將升溫控制在2℃內,經濟損失將會控制在全球收入的20%;一旦失控,在最壞的情況下,經濟損失將近60%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