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流.植物工廠

李祖翔 |2013.05.04
6602觀看次
字級

■素博會不只展出素食的多元面貌,更重視「觀念」,認為素食觀不是一成不變的,吃素的人應該更有智慧的吃。主辦單位走訪素食加工品廠商、原產地和栽種方式的分析後,得出一個結論:市面上標榜無毒的素食,都仍存有爭議,而今年素博會引進科技大廠重視的「植物工廠」攤商,正說明了怎麼樣的食材可以無毒、安全、衛生、營養、口感又最好,更奇特的是,植物工廠帶來的旋風,強調「科技與農業的結合」,也許比自然栽種更環保。

六樓種菜 一樓販賣

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方煒說,植物工廠的發展已超過半個世紀,但成果均以失敗收場,直到近幾年在日本才又蓬勃發展。從技術方面進行改良,台灣第一座植物工廠設在台大,生產線自二○一一年啟動,隔年在台大農場農產品展示中心販賣,「我們在六樓種蔬菜,一樓直接販賣,不僅新鮮,還減少運送、包裝產生的碳足跡。」僅僅台大一間室內工廠,一星期就可生產兩百棵蔬菜,每天都需要鋪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植物工廠的蔬菜栽培近照。圖/方煒

植物工廠指「在設施內控制光、濕度、二氧化碳濃度、養分等生長環境,全年無休地供應、生產作物,不受天候影響,時間、品質、產量都能固定,尤其是在室內、以多層架栽培,大幅節省空間。」方煒表示,植物工廠每單位面積的栽植密度,是普通溫室的三倍,因此一年產量是普通溫室的十四倍。許多科技大廠轉型或只在地下室栽種,就能自給自足的生產食材,或用於販售。

無菌無毒 營養不差

植物工廠生產的食材,不能算有機食品,但方煒解釋,早期有機的定義是「種植在土中,不用肥料。」而植物工廠不用土又需要肥料,所以不算有機。植物工廠其實可以用菜葉類有機肥,可是成本過高且品質不穩,所以少用;不過有機強調的品質、口感、外貌和安全都是能夠符合的。此外有機農地的占空間、無法防止隔壁農地的農藥飄散等問題,植物工廠也能解決;在化肥上,以含有鉀或磷的營養液替代,而植物又在無塵室裡成長,所以無菌、無毒,營養也不差。

素博會上 先睹為快

行政院今年已陸續投入三十三億元,針對雲林、彰化地層下陷地區,打造一條節水節能的「農業黃金廊道」,設置示範性植物工廠。工廠內植物唯一的光源來自LED燈,設備能仿太陽光,營養液當土壤,微氣候控制風或造雨。

很多科技人改行務農,但不一定要脫離原來的專業,也不需碰泥土,當起「科技農民」,減少傳統農民種植時帶來的肢體痠痛、農藥致癌等,「台灣植物工廠展」今年六月十八日也會登場,不過素博會可以先睹植物工廠的面貌。

舊產業轉型植物廠 事半功倍

■科技大廠掀植物工廠熱潮,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就分析:「植物工廠用到人工光源、自動化環境控制,這正是台灣科技業最擅長的領域。」台大教授方煒也分析過,指稱「LED設備成本就占植物工廠廠房設備成本的一半,而最先發展植物工廠的日本,其LED價格還是台灣的三倍!雖然因為使用人工照明和空調,耗電量較高,卻可透過LED等節能產品克服。」可是各種工廠都可以轉型嗎?中福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鮮明的例子。

中福國際前身是中洲紡織公司,走過半個世紀後,因應世界潮流,停止紡織營運,成立植物工廠並拓展海內外市場,由台大教授擔任顧問,強調安全、無毒水耕種植,讓蔬菜生長於潔淨、密閉的環境,沒有除蟲、去病的必要,生產的蔬菜免洗、多可直接食用。中福國際目前生產萵苣、西生菜、香菜、大冰花、小冰花、綠羅蔓、義大利生菜,讓種子經過消毒、播種,接著控管生長,就可在地採收、包裝、販售,減少碳足跡。

隨時可吃 價格偏高

在二○一○年,不少菜園引進了日本的「京水菜」。小苗時口感細緻,長大後脆,生吃水分多,煮火鍋、調味最適合。餐廳多把它與紅色喬麥芽拌成一盤生菜搭著吃,外觀討喜,拉麵也常放上京水菜。之所以讓饕客振奮,是二○○九年有菜園主反映只在育苗廠看到京水菜,但找不到種子,隔年在超市買到,吃過才發現味道獨特、難忘,如小白菜,卻沒有「沙沙」的感覺。

當時超市的京水菜以水耕居多,水耕會讓口感變軟,又由於京水菜是冬天產季.所以要嘗鮮得趁季,而在台灣有了植物工廠後,非當季、非原產地的蔬菜都不成問題,且保有生吃時的「營養」、水耕的「安全」和土耕的「口感」,它的缺點只是價格稍稍偏高。

口感自定 銀髮最愛

植物工廠不僅讓食材的好吃程度不再靠天決定,還能依據消費者的喜好,決定它的口感!中福國際表示,「喜歡脆一點的,我們可以挑比較脆的菜種栽培,若有特定的蔬菜,也可調整。」台灣羅蔓用土耕或進口,需冷藏,水分易流失,但植物工廠生產的羅蔓,水分依然飽滿。中福國際的客戶,多為四十至六十歲的主婦與銀髮族,可能是此族群較重養生緣故。



寓教於樂

在家也能當農夫

■庭茂農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植物工廠,主要生產高經濟作物。庭茂表示,稀有品種比較能對應初始的高成本,販售價格比有機蔬菜高一些,但絕對划算,「像我們販售的綜合萵苣,是國外引進的種子,透過植物工廠育苗、之後再栽種的,另外有冰花菜,在台灣很少見。」

收成快 鮮脆不打折

冰花菜口感膨鬆、柔軟,帶淡鹹味,原產於非洲、西亞與部分歐洲地區,本來生長在缺水、高鹽與強風的惡劣環境,現在卻可以用水耕方式種在溫室,過去無法量產,價格比鮭魚卵、烏魚子要高,由於是植物工廠栽培,產量提升、環保且無毒,能直接食用,保留蔬菜的原味。

而用作生吃的蔬菜,口感和味道是購買的必備條件,植物工廠營造「植物生長最適當的環境」,所以夏季縮短三分之一、冬季縮短二分之一的收成時間,也因為環境最好,嫩度最佳,鮮甜及脆度都不在話下。庭茂農業生技說,相較傳統農業,想催熟而加重肥料的施放,植物工廠只需給蔬菜成長所需的養分,食材更安全、更省資源。

在家種菜 見證無毒

坊間還出現了「植物工廠餐廳」,供應的食材沒有草腥味及土耕苦澀味,汁多甘甜,葉菜片又厚實,甚至衍生了「蔬菜伴手禮組合」。

植物工廠延伸的商機與新鮮話題很多,像今日農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在推廣野菜工房家用蔬菜種植設備,將「植物工廠的概念」引進家中,多層架尺寸,高八十、長七十六、寬五十六公分,使用微電腦觸控面板,兩層就可種五十株,售價約二至三萬元不等。今日農業表示,家用型不算植物工廠,但有植物工廠的特性,讓一般人在家也能當農夫,如同新竹著名的「野菜工房」鼓勵親子參觀、認識蔬菜般,在家種菜,也可以親眼見證無毒蔬菜的誕生,吃起來加倍安心。



傳統農耕與植物工廠比較

傳統土耕、水耕植物工廠

種植所需土壤、陽光、天候水、營養液、光與溫度設備

清潔度低(需清洗)無農藥(因不需除蟲)

重金屬殘留視土壤和灌溉水而定無

生菌數高低

蟲卵依有無施藥決定無

生產季節當季全年可生產

產量高特定蔬菜已可量產

穩定度依天候決定穩定度高,耗損低

價格穩定度依天候決定價位穩定(但價格較高)

保鮮期較短較長

種類日常蔬菜高經濟作物或非當季、需進口的蔬菜

休耕與否不可連作,需度過休耕期可連作,甚至提高產量

主要成本來自農耕機械的耗損、油料科技設備與營養液

註:專家認為,植物工廠的資源耗費並不高於傳統農耕,只是耗費方向不同。

表格/記者李祖翔整理

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